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苏州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产业十分发达,行业分工细致,先后成立云锦公所、霞章公所、丝业公所、丝边公所等行业组织.传统的纱缎庄均是商界实力人士开办,专办丝经及组织纱缎产品的生产(发给机工织造)、销售,其行业组织叫云锦公所.那些无力自备丝经,而是向缎庄领取丝经,承揽织造,甚至不能向缎庄揽活,只能佣织“计工受值者”,即进行生产的机户们也成立了行业组织——霞章公所.除此之外,在苏州丝绸界还有一个叫“现卖机业”的行当,介于两者之间,又不同于上述两个行业,准确地说是包揽了两个行业的活,他们既组织生产者,又是产品经销商,通俗地说是自产自销,属于小本经营.在公会、公所纷纷成立的年代,他们希望成立自己的组织——文锦公所,目的为“维持同业,以图永久”.  相似文献   

2.
潞绸史话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蚕丝的国家。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精美的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往波斯、罗马等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无比珍爱,我国也因此被称为“东方丝国”。今人所知的我国丝绸业最发达的地方,都在南方。最著名的如苏州、广东、四川,却淡漠甚至遗忘了一个北方丝绸的重要产地——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以及这里所生产并畅销于国内外的丝绸——潞绸。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3,(1):138-139
<正>本书由《丝韵千年》《绫罗绸缎》《苏州织造》《丝绸图案》《锦绣姑苏》《神奇的蚕》6个分册组成,内容涉及丝绸历史、丝绸品类、丝绸图案、丝绸生产技术与文化典故等相关知识。书中采用卡通绘本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科普丝绸历史文化和生产知识,内容生动活泼、科学严谨,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此外,还添加了知识问答、游戏贴纸和AR视频等互动内容,以激发读者阅读和体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丝绸是中国之瑰宝,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乙区第四层发掘到一批四千七百年前的丝织品.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三根丝束合股加捻而成.这表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有一定规模,并处于世界纺织技术领先地位.1984年,河南省在发掘荥阳县青台村一处属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前的丝、麻纺织品.这两处考古文物说明,在距今约五千年之前,我国大江南北都已有蚕桑丝绸的生产,也就是说,我国蚕桑丝绸生产的源头可以定在距今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5.
苏州水壤清嘉、蚕桑繁盛,自古以来是丝绸及其制品的著名产地.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出土过6000年前的纺织品实物残片,证明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具有丝织的技术.春秋时期,吴国宫廷就设立织里,生产缟素罗锦等织品.宋朝先后有北宋的苏杭造作局和南宋的苏州织锦院,皆为官府织造,工匠多达数干人,苏州的宋锦、缂丝、刺绣就是在那时开始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6.
在举世瞩目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上,划定了遗址保护区和兴建了我国第一座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这为我国博物馆的种类增添了新的内容。一、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铜绿山座落在湖北省新兴工业城市黄石市境内的大冶湖畔。据县志记载铜绿山因“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而得名。古代曾为楚国辖区(熊渠王以后),北面和东面紧靠大冶湖,与长江水系相通,水陆交通  相似文献   

7.
洪岸 《浙江档案》2009,(1):29-29
造纸术是我园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富阳是我国传统造纸的重点产区之一,素有“土纸之乡”之称。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富阳多山,毛竹资源丰富,竹料是传统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竹料纸分白纸类和黄纸类。其中自纸类以“元书”质量最为上乘,这也是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载:“浙江各郡邑出纸以富阳为最良,  相似文献   

8.
元月13日,《敦煌县志》道光本首发式在敦煌市政府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陆代森,市长王喜成等参加了首发式并讲了话,并为校对、整理县志付出艰辛劳动的市政府调研员王渊、退休干部张仲和张友仁三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敦煌县志》道光本由清代敦煌知县苏履吉于道光十一年主持修撰而成,是公元前110年敦煌设郡以来第一部独立成书、雕版印刷的官修县志。该志书由承印过廿四史毛主席圈点本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印刷。共4册7卷,15万字,为16开线装、绫面、锦函、绢鉴、宣纸、仿宋字体、装帧典雅精美,图文并茂,不但有很高的阅读及研…  相似文献   

9.
朱曼 《兰台世界》2012,(13):30-31
唐代雄厚的农业基础和高度发展的织染技艺给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形成了黄河下游的河北道和河南道的蚕丝生产带和巴蜀、吴越的丝绸织造带,束综提花机替代了多综多摄机,纬显花技术丝绸图案的变化更加灵活,使得唐代的专业织工可  相似文献   

10.
清后期江南织造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江南三大织造局却仍以原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形式生产。经过太平天国革命期间的战争,江南织局才从织造格局到生产规模、从生产形式到织造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以往有关论著似未曾涉及,以致于常有论者将江南织造前后期的生产情形互相混淆。今略作探述,敬请行家指正。一咸丰三年太平军攻下南京,江宁织局生产完全停顿,织工四散谋食他方。咸丰十年、十一年,太平军先后占领苏州、杭州,苏杭两地织局又先后被迫停歇。在战争中,江南各织局几乎毁  相似文献   

11.
正5月,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关干振兴苏州丝绸业的主要工作项目逬展情况汇报》(以下简称《汇报》)上做出批示,肯定《汇报》中关于建设中国丝绸档案馆、扩建苏州丝绸博物馆、编撰《苏州丝绸志》等事宜的逬展,要求市政府将振兴苏州丝绸业提上重要议程,加大专项经费扶持力度。《汇报》由分管苏州丝绸业振兴工作的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向群提交,其中就中国丝绸档案馆建设项目,要求市政府尽快启动报批工作,并在馆建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苏州丝织业发达,催生了各种行业.纱缎庄业专门负责纱缎产品的组织生产及其经销,他们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云锦公所.当时从事纱缎生产的织机工人遍布苏城,是苏州的产业大军,其生产品种涉及"花素摹本、头累选置、拾景洋缎、玉兰葛、局西纱、大小芙蓉汗衫、仿织纯绒、杭缎、杭绸,采办上有彩袍、旗袍、各色妆缎、妆花、加赤真金、圆金、花素拾丝、版金、精造八丝、宋锦、选织百子被褥、一切花色等货".  相似文献   

13.
台儿庄历史上曾是一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秀美古城,有水旱码头之称。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号为天下第一庄"。运河古城项目被列为山  相似文献   

14.
鲁缟如玉霜     
城兖州,城市改容,层楼叠起,古代遗物,越来越少,城里早年的老屋已经所剩无几,但有一遗迹——机神庙却还在。它存在的重大意义在于佐证了李白杜甫在兖州与兖州古丝绸业的发展历史。机神庙位于兖州城东南部,与李白在兖州的生活遗迹青莲阁、金口坝等同处一域。据《兖州地名志》记载:机神庙位于城区东南部,北起苗圃街,南至奎星楼街。从前本街居民以纺织为业,建有嫘祖庙一座,俗称机神庙。相传嫘祖是黄帝后妃。曾发明养蚕织丝,故封他为蚕丝之神,庙内有明万历年间修碑记。清康熙版《滋阳县志》记载:滋阳绢绸优于临近诸县。周元英《滋阳乡土志》记:“…  相似文献   

15.
宋建炎四年大理寺评事孔端躬等一行扈圣驾南渡,定居浙江磐安榉溪的史料,证实了榉溪为婺州南孔之发源地,开辟了中国孔子的第三圣地.作者立足浙江当地县志及榉溪村各次修篡之《孔氏家谱》,对孔氏文化遗址、迹象等进行查考.  相似文献   

16.
一、东阳《厉氏宗谱》简介 东阳历史上,各姓氏普遍重视修谱.据明《隆庆·东阳县志》记载,"东阳多山,其民朴而勤,勇决而尚义","大姓重门第,崇祀谱".终明清两朝,东阳境内谱局林立,修谱成风.据不完全统计,东阳市内现存1000多种谱牒,仅东阳市图书馆就收集有宗谱580多种,其中编纂时间较早、续编次数最多的,当推《厉氏宗谱》.  相似文献   

17.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方志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省、府、州、县普修志书,正如张邦政在万历《满城县志·序》中所说:“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在陕西,以被称为“尚简派”代表作康海的《武功县志》、韩邦靖的《朝邑县志》影响最大,史料参考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6月16日上午,《辛亥江南》图书首发式在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隆重举行。首发式以时光和铁路为主题,营造了一个现代与百年前历史激情碰撞的画面。该书由省档案馆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红旗出版社出版。省档案馆副馆长韩李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  相似文献   

20.
2016年5月19日,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组由地市级档案部门单独申报成功的档案文献.该组档案共29592卷,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档案、技术科研档案、营销贸易档案和产品实物档案等,是现今我国乃至世界保存数量最多、内容最完整也最系统的丝绸档案,这批档案记录了中国丝绸工业的进程及东西方的贸易,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