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教育行为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遵循的对学生的行为,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言人,有责任与社会、家庭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统一的互相协作关系,把互相协作关系当作一种互相渗透性的活动,在家校互相协作的依赖中协调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创造最合理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与民族教育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素质教育与民族教育是-般与特殊、概要理论与具体实施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核心结构是心理素质教育。民族教育的落脚卢、应在如何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上。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的出现给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网络教育不能取代传统教育,两者具有互相补充、互相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构筑一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当代中学教育的基石。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为核心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终极目的。首先,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是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是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总之,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要恰当地选择运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载体间的互相嫁接,目标的互相协调,内容的互相融合,功能的互相配合及各载体形式与其所承载内容的互相匹配,才能使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合力,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包含思想素质教育、化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中外素质教育相比较,有许多异同,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教育不能没有对“心灵”的关注。因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指教师的心灵,也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9.
刘吉宁 《甘肃教育》2011,(21):18-18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既区别于本科教育义不同于中职教育。高职学院大多由原来的中职学校合并而成,软件水平不高,硬件设施差。升格后各个院校都在国家高职教育大框架和背景之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探讨,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不容置疑,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  相似文献   

10.
中外素质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包含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中外素质教育相比较,有许多异同,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新世纪教育合作思潮,在教育关系的认识上有共通之处,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教育关系决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融会贯通到世界性合作教育潮流中去,必然会结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丰硕果实,从而架构起一座互通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桥梁,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发展赋予了时代特征。而我国现实的学校教育却在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科学教育、智力教育、生存教育等不同层面面临危机。这不仅需要我们持科学的态度,清醒理智地认识和分析,还应对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人才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深层变革。只有如此,方能使我国的学校教育走出困境,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育的出现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引起了传统教育理想的震荡。面对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重新构建教育理想成为时代赋予的重任。本文通过对传统教育理想变迁与局限的反思,结合当代教育实际,对震荡后的传统教育理想进行了重构,探讨了网络时代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语境",指站在终身教育的概念、观念下或是理论视野,立场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意志等基点上研究成人教育话题。涉及到终身教育语境释义,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语境下的成人教育认知,终身教育语境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等。文中还就一些核心概念作了辨析,关键理论和知识作了引述,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对策和建议。认识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一种世界观。成人教育是它实实在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传统的就业观念正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创业思想教育愈发显得重要。本文阐明了创业思想教育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着重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创业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开展高校创业思想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