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传媒》2003,(4)
中共中央最近下发通知,并印发了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号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坚持“三贴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报刊传播的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物专访”属人物通讯系列。近年来,“人物专访”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各类报刊中已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不仅具有人物通讯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性、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等特点,还应特别突出它的时代性与学术性。这既是由教育类报刊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笔者试从新闻性、时代性、学术性、艺术性四个方面,论述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胡焕军 《大观周刊》2013,(1):249-249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有物资的支持,也要有精神的支持。农村文化应体现“三农”发展内在要求,发挥文化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农村劳动者的全部智慧、力量和勇气,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又是关于“三农”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以“三农”问题为中心的一号文件.可见.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农村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三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03,(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对于报刊审读也是完全适用的。 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传统制度和有效形式,报刊是审读的主要工作对象。审读必须与报刊的兴衰同进退,共存荣。报刊宣传所依据的方针、政策、原则的落实情况,更是审读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报刊审读中坚持“三贴近”,体现了审读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经济学家,恩格斯有20多年从商的经验,他们对报刊的经营是内行而不是外行。但是,由于政治上遭到的种种迫害,他们创办的质量很高的报刊却在经济上被逼得破产。也许由于这个缘故,人们误以为他们在报刊经营上是失败的,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这方面的论述。实际上他们有不少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的报刊经营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政治上考察报刊,但也经常“单纯从出版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合集》※(※后面不再注明名书。)第38卷535页),他们从这个角度把记者工作视为一种“谋生领域”。(34卷455页)马克思谈到《新莱茵报》时说过:“我曾经给  相似文献   

6.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毛泽东同志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早已确定的办报路线.可是在“文革”当中,这个思想,这条路线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今天有些人一听到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他们就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登上上层建筑,进驻报社、占领电台联系起来,说什么“现在再提那些旧的口号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把握舆论导向,决不可稍有疏失。时刻绷紧舆论导向这根弦,是报刊审读的神圣职责。这中间,我们的深切感受就是着眼“三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创新亮点——是审读工作得以强化、收到显效的关键。突出重点河南省开展报刊审读工作,至今已愈7年。几年间,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报刊审读应突出重点,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并通过抓住这个重点,带动审读工作的全盘。审读报刊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是这个“重点”的内涵之一。要把好政治思想导向关,主要审视报刊是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宣传有无…  相似文献   

8.
请注视职工     
谁应该在工人报刊、企业报刊上唱主角?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了。因为我们这些报刊一再标明自己姓“工”为工,一再宣称自己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确实,有许多报刊是这样做的。他们用实际行动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全力以赴地让职工在版面上当主角,使自己的报纸真正成为职工的喉舌。  相似文献   

9.
自从新闻商品化、新闻事业受商品经济制约之后,新闻学教科书所说的“公正与客观是新闻的首要条件”早就成为纯理论橱窗里的陈列品了。这已是各国社会公认的事实,所以报纸和刊物所登载的新闻可信程度在读者心目中越来越低,民意测验已多次反映了这个尚看不到有好转希望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报刊上所有的新闻都是“不公正”和“不客观”的,这也就是西方“民主”国家许多报刊仍能标榜“独立、客观、民主”的原因。在这个幌子下,只要手法巧妙灵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刊求疵录——不是小事的“小事”》,列举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语重心长地指出这是报刊编者的工作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我读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两种心情,一是同感,二是惭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共青团的各级青年报刊已经发展到五十家,仅省一级的青年报刊就有三十七家,每期的发行总量在二千万份以上。这是一支重要的队伍。共青团的青年报刊既是党的喉舌又是共青团的喉舌,这个基本性质是不能含糊,更不容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去“做朋友”,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29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99)30号文件,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的报刊结构进行调整。这是继1996年12月中央两办发出37号文件之后,对全国报刊进行的又一次大调整,是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二个两办文件。这次调整对我国报刊的发展和管理的改进意义深远。相信这将是中国报刊管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一、这次调整的基本精神是将行政职能和出版职能分开文件指出,这次调整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这是文件的核心,也是我们进行报刊调整的根本目的。长…  相似文献   

13.
不管看什么报刊,我总是喜欢翻翻它的“读者来信”。这不单由于那些信上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我关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往往使我回忆起一段永生难以忘却的往事。我通过它进入了新闻界,而且直到现在我还在新闻界工作。这家报纸是上海文汇报,它的“读者来信”专版叫“读者的话”。“谁叫你写通讯的文章”一九四六年我在河南开封高中读书时,对这个专版虽然也很爱看,但没给它写过稿。我当时的兴趣是搞文艺创作,给这个报纸的文艺副刊“笔会”和上海的其它一些报刊投过文艺一类的稿件。七月  相似文献   

14.
略论增强残疾人报刊知识性问题中国残疾人杂志社郭培平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体现和增强残疾人报刊的知识性?我想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残疾人报刊增强知识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首先,我们从残疾人自身状况来看这个问题。1、从残疾人文化构...  相似文献   

15.
邵航 《新闻知识》2006,(11):69-7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滚动播出的网上新闻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报刊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读者流失、利润锐减,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问题。一、在观念上“突破时、空”,就容易找到创新路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报刊业“淘汰铅与火”,改用电脑照排系统;九十年代“告别纸、笔”,编务用上了电脑;“突破时、空”的概念是提倡在出版全过程中冲破传统办报刊的观念,突破出版周期这个时间和报刊纸版这个空间的限制,用多媒体技术对图文信息综合处理后以网络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行。2006年7月20日央视播报:我国网民已达1.3亿,其中宽带用户7700多万。面对这…  相似文献   

16.
在8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编辑部曾经提出过一个办报口号,叫作“可读、可信、可亲”。这个口号提得不错,有利于密切报纸和读者的联系,且简明扼要,便于掌握。果然不胫而走,很快地在新闻界流传开来。到了90年代初,人民日报对这个口号又作了补充,于“三可”之外又加上了“一可”——“可用”,全称是“可读、可信、可亲、可用”,这一补,补得好,把办报的要求概括无遗,体现了办报的动机和目的的高度统一。作为一条办报的口号,至此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近来见到报刊上一些论及新闻工作的文章,引用的还是那条80年代的老口号,只提“三可”,不讲“四可”,我以为这样做未免有失周到。所以说“不周到”,因为报纸的可用性,绝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常言道“看效果下结论,古来如此。”报纸宣传的效果,不是看读者一时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晓虎 《传媒》2008,(3):68-70
采编、发行、广告构成报刊经营的三要素。采编是报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业界一直有“内容为王”的说法,这也体现了采编在报刊经营三要素中的重要位置。由于中国报刊市场的特殊国情,采编并没有像广告和发行一样被纳入到市场运作体系,事实上大多数的情况是采编与经营(广告和发行)分离。但是由于报刊经营是一个整体,三个要素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8.
都说当今的报刊在担负传递信息、把握导向的任务之外,还有娱悦生活、品味人生的功能。这自然千真万确,包括我们的企业报刊、工人报刊也正在这样实践着。只是如何去“娱悦生活”,怎样去“品味人生”,因为目标的不同,追求就有了高尚和庸俗之分。(一)高尚是一面旗帜,说到底也是一个“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战线的党员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活动。何谓“先进性”?简言之,“先进性”就是走在队伍的最前烈,就是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依赖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来体现,党员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党员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排头兵的位置,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党员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从思想上解决好“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这个根本性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党员先进性如何体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报纸揭露,在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小报,格调低下,趣味低级,有些内容污秽不堪,引起群众的义愤。特别值得新闻界注意的是,这些类似黄色小报的出版物,都是打着“知识性”、“趣味性”的招牌出现的。因此,有必要提请大家:要警惕有些人把“知识性”、“趣味性”作为幌子,来散布精神污染。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清除了“左”的思想影响,我们的报刊敢于讲“知识性”、“趣味性”了,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是报刊工作的一项不小的改进。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