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陷入了困境,急需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承和发扬。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有着绝对的优势,高校选修课程突破了专业的限制,注重学生的兴趣,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选择,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非遗项目与地方高校的选修课程的融合,不仅对学生学习非遗文化有专业的指导,加强了大学生的非遗教育,而且同时丰富了高校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从民族教育的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也是研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了民族教育如何在学校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其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作用, 同时呼吁保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方式,在非遗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的重要使命。笔者针对地方高职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际,提出从校内的文化研究基地、课堂、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多种传播媒介、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通过多样的教育传承,拓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为保护、传承、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高等院校传统武术的教育与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传承和教育是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社区教育在文化传承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名师工作室”可以成为社区教育推进非遗传承教育的有力载体。现以无锡市新吴区社区学院“名师工作室”为例,分析其在开展非遗传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非遗传承教育的实践路径,具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非遗传承融入社区教育的策略,以期通过发挥非遗的内在价值和社区教育育人功能的整体合力,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概况、内涵与特征、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新疆自治区被列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是原生活态性、民族地域性、民俗依附性、群体认同性.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是:社会变迁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限性;缺少长远的定位与规划;传承主体的缺位;缺少评估与反馈机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形成法律化和制度化;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人的保护与关注;加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为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和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文书和政策,这些为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一直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的,没有考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存在的根本动力。因此,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保护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以及以农村和学校为传承源是当前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采取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受自身传承方式的影响、传承人制度的缺陷、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保护传承策略:找准定位,充分挖掘其非物质性,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护好传承主体,充分发挥地方馆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范畴,加强法律保护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区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但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被忽视和遗忘.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加强相关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传承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区各级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河北省已收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体育项目以武术为主,其它项目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针对体育类"非遗"种类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保护意识差等问题,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开拓体育文化市场、发挥教育优势、健全研究机构等举措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为丰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构建"和谐河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和目的抽样对江苏省8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对传承人行为动机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结果显示:1)对于项目最初的喜欢和选择是传承人坚守传承的动力源;2)"身份"、"责任心"、"认同感"是传承人传承行为的条件和保障;3)"荣誉感"是传承人参与项目和传承行为的"价值追求";4)在传承路径上,除政府支持、专家研究以外,更需要项目所在地的乡村宗族组织、大学生村官以及对传统文化富有热忱的退休教师、干部等群体借助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平台,最终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救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校体育的异化与理性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揭示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四种异化现象,提出农村学校体育正向传承区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制宜开发体育隐性课程,体育课堂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模式等理性规避方式,以期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资源进入高校,既能使自身得到保护,也能服务于体育教学。河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在回顾和总结河北高校体育教育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利用"非遗"资源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几组关系,并从体育教学和科研的角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在高校体育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地,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山东段高校的传承状况良好,学生接受程度、开设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均相对较好,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应从营造重视氛围、健全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资源和文化宝库,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介绍了高职设计类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存在传承观念落后、传承内容单一、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缺乏等问题,提出了高职设计类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需要转变传承观念、设置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等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有利于非遗之美实现传播与共享,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遗美育价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为基础,发现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的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发挥育人功能等美育价值。而通过非遗之美走进课堂、非遗之美融入活动、非遗之美结合科研等途径,非遗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实现美育价值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要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就必须与现在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相结合。但是现在的教育学校教育模式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个案分析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河东体育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河东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在代际传承、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市场运作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与措施,旨在为河东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实际发展情况仍有欠缺,为此对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非遗现状方面,总体规划不足,缺乏理论研究和保护意识,传承人才缺失,对舞龙舞狮进行盲目建设,经济价值开发效果不佳。传承发展方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机遇,提升发展平台和品牌效应,持续性培养传承人才,顺应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充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推进舞龙舞狮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几年来国家政府下大力气支持和保护的项目.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大德育观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进行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是继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开展青少年及社区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与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