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烦恼人言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横亘在我的面前,消耗了我的勇气,磨灭了我的斗志,有什么能让我重新鼓足力量呢?捕手出招拿开挡住目光的小小的纸板,眼前自然会是一片开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可以用思维研究思维,一般以为是人类的特点,但思维并不是天然的认识对象。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认识目光对准外在自然,所关心的问题是:自然的本质是什么?巴门尼德通过研究达到存在的途径,提出:我们凭什么把握自然的本质?通过前一问题向后一问题的转换,把哲学对外在自然的探讨变成对内在思维的探讨,使思维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认识对象。本文描述思维成为单独认识对象的过程,论证巴门尼德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以期在源头上对西方哲学重分析的传统作出疏理。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9,(1):69-74
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赋予自然以崇高而神圣的意义。这个崇高而神圣的意义包括华兹华斯对于自然所认定的:它是人类现实物质的赠予者、是人类精神心灵的抚慰者、亦是人类终极意义的依归处。华兹华斯在自然中所读出的自然精神实际上对应的是现代文明中所隐藏的现实性问题,诸如资源短缺、精神危机、价值虚无。华兹华斯诗歌在自然与工业、传统与现代这两种不同的文明价值之间进行沟通对话,以前者批判后者的目光启发我们从自然的角度去寻找人类的出路——重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关系,在重新认识自然价值的同时,也赋予现代人新的使命与新的目光,从而重新建立与自然万物生命共同体的情意关系。  相似文献   

4.
亲近自然     
人类只不过是受到大自然羽翼庇护的一枚薄壳鸟蛋,只不过是在母亲慈爱目光下蹒跚学步的孩子。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深入,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就越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因此,人类应该充分尊重和敬畏伟大而神秘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与文化的结晶,自物理的最初萌芽起,到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再到物理学推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次次飞跃,物理学不仅与人类科学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建立起人类认识和表述自然的物理科学大厦。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三所学校的发展共同揭示了学校文化问题.为什么学校创新与学校文化紧密相关?为什么创新需要文化?实际上,只有人类社会才具有文化.人类社会和自然不同,文化与自然只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人化的自然和现在我们周围的自然基本是都是人造的自然,也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现在已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了.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文化创新.在学校发展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试题任选一题作文 (1)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 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 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相似文献   

8.
街上的目光     
本文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街上种种不同的目光.让众生映照于眼里.让世态浓缩在街头。无论是呆滞的目光,还是旁若无人的目光:是恼怒的目光.还是满面狐疑的目光:是鬼鬼祟祟的目光.还是冷漠警惕的目光.无不笼罩着一层现实的迷雾。热辣辣的目光中延伸着攫取的毒钩.彬彬有礼中透露着虚伪狡诈。是什么让人类的目光不再纯真.不再坦荡.不再能与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相遇?是可怕的欲望之绳!是欲望之绳让人们的目光一天天焦灼,一天天冷漠,一天忧郁……作者借助“目光”行文。而且限定在“街上”,角度堪称小巧,但反映的主题却是振聋发聩的。它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已疲惫不堪.人类的灵性已丧失殆尽.人类前行的目标已日渐模糊。一句话,人类应该反思活着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人类”不可截然区分,“自然”是人类存在其中的自然,“人类”是存在自然中人类,对“自然”的解释与对“人类”的解释是同一种解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不是静观而后素描,而是躬身实践,正是在实践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敞开。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我们第一次参加了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我们研究了人类喂食对红嘴鸥迁徙行为的影响从实地的观察、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展板的制作讲解,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挑战,而不畏难、不言放弃使我们最终收获了金牌和成长的喜悦我们探究的只是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极小的方面,更大的问题是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环球自然日点燃了我们对自然探索的热情,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类似乎是大自然中最强大的动物,是他们改变了自然,改变了环境。可谁又能否认,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没有黑夜,人类怎么会想到发明电灯?没有细菌,人类怎么会发明抗生素?没有大自然中的一个个难题,何来人类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大千世界如此,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叫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自然和经济、政治地理现象的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及其规律的学科。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自然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写作导航标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思想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关键,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这种意识应在学生作文中有所体现。前不久,我国著名教授、学者、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很动情地提出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愚蠢?”回答是“人类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何以见得?请问如今能饮用的水源还有多少?森林砍伐的还剩多少?大气污染臭氧层如何被破坏?沙漠化、沙尘暴、酸雨、洪水……为什么人类总以牺牲自…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夏天,一则消息让人类再一次把目光和思绪投向宁静绚烂的星空。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一452b,并称"天文学家已经接近几千年所梦想的目标——发现另一个地球"。那么,像开普勒—452b那样的类地行星上有生命存在吗?人类有没有可能去拜访他们、和他们沟通?宇宙中极有可能存在与地球环境非常相似的行星,也可能孕育出生命开普勒—452b位于天鹅座,距离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2,(34):42-43
正实在无法想象,泥土居然能变得如此美丽。——亚历山大大帝对中国瓷器的赞美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既是文化的结晶,又是艺术的精华。它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崭新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科学教育》2007,13(4):41-42
学习生物进化这一章时,有学生说:为什么还要保护大熊猫这些濒危生物?它们由于生存能力太差,才要灭绝的,这正符合自然选择。这不禁使我深思,技术时代我们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认清人与  相似文献   

17.
试卷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类与人类生存攸关的环保问题自然出现在数学试卷上,怎样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呢?请看下面题目.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上天可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的话,他们会选择:重来一次。然而这不是一种幸运,这将意味着他们将重复一段最艰难的日子,再一次经受残酷的考验,还有的是别人异样的目光。这样的抉择是坚强?是痛苦?还是无奈……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科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样是科学,让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遭受到威胁与惩罚。人类只有凭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用好科学这把利剑,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写一写科技类的文章。又到了恼人的炎夏,马路像甜腻的软糖。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出门散步去了,我打开冰箱门,优哉游哉地拿出了平时最爱吃的冰棍。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袋,那漂浮的冷气似乎都很诱人。嘴唇轻轻地贴在上面,感到一阵凉爽。"咦?怎么回事?我的嘴唇怎么了,怎么又麻又痛?"我正想把嘴唇从冰棍上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3)
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历来认为人类是主人,自然应该做奴隶,人类要与天斗、地斗,从而征服自然。因此曾几何时,我们把人类要征服自然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并且在这种思想下干出了种种蠢事。就以长江上游为例,在100年的时间里,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被砍伐了80%,伐木甚至成了很多地方的支柱性产业,武汉在几十年前,还拥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今这些湖泊只剩下十几个,其余的全被填掉用于造田建屋,于是我们受到了自然的惩罚,特大洪灾毁了我们在强行掠取的本属于它的领域里所建成的家园。它以一次又一次的洪峰警示我们:人类征服自然论可休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