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听说训练的要求,我采用“听故事,练说话”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让学生在听老师讲完故事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原文和说“书面语”的毛病。具体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梁平县师范附属小学的陈本素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小学二年级“听说训练”实验课。记录如下:一、教学内容:听说训练课,童话故事《咕咚》二、教学目的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想象能力,能把故事补充完整,能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复述。  相似文献   

3.
一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因为在图书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经常要求老师给他们新的图书看。但由于孩子们还不认识字,不懂得看图书的方法,每当拿到图书,很快就翻阅完了,这就不可能使图书对幼儿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我试图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改变这种情况。一、从看图片开始:运用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向幼儿进行语言训练。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启发提示下认真观察画面的情景、人物角色的动作、形象及所表示的意思,注意画面每个细小部分,掌握画面情景与人物角色之  相似文献   

4.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听故事、讲故事是每个人孩提时代一件开心而又难忘的事情。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们向往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开心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增加了关于加强听说训练的论述,着重指出:培养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袁微子同志也强调,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说话训练的时候,题目要从日常生活的需要出起。上期,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我以《我的家》、《下课了》为题上了一堂说话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受到了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6.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各个年龄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儿童故事里的童话世界令孩子们充满了希望,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有所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增加。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都要抓住它的基础,而对于小学英语来说,听、说、读、写就是它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学习英语,听说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关系到今后他们在社会中英语应用的高低。本文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方法进行论述,强调教师应主要发展小学生听说的兴趣,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家长紧密配合,提高孩子们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说:写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时常在写作的时候面带微笑,因为我明显地感觉到,故事中的人物已经从故事里跳出来,和我谈心,和我嬉戏……如果故事中的人物伤心了,我会微笑着安慰他们;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成功了,我会微笑着祝福他们……  相似文献   

9.
教研 《下一代》2013,(9):25-25
我们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当家长给尚不认字的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书上的故事,在讲的时候要把书捧在手里。这样可以使孩子耳濡目染,让他们知道,那些好听的故事是记在书上的,帮助他们从小就将读书的欲望与习惯植入心中。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也喜欢动物图片。特别是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不仅能吸引他们阅读,还能促进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对人的口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开设听说训练也应考虑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目前小学听说训练还是侧重于情节性说话训练,如看图回答问题、续编故事、扩说故事情节等。这些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但与当今社会的语言交际性、应用性的需要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要造就一批善说能讲的交际型人才,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重视训练。今就小学低年级如何加强交际性和应用性的训练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是很喜欢表演的,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沉浸在想象的情景中。爸爸妈妈若能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孩子会积极投入的。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选择适合孩子表演的故事。 用来表演的故事首先要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还应该考虑下列因素: 1.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便于孩子理解。 2.故事中人物对话较多,语言要简短,要有适当的重复,还需有一定的动作性,便于孩子边说边做。  相似文献   

13.
<正>《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讲述了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松鼠的鼓励下,一步步跳上台阶,终于到达山顶,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故事。课文告诉孩子们,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课文言近旨远,对话精彩,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特征,是进行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很好的范本。笔者采用依葫芦画"新"瓢的思维,将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朗读和说话训练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 ,“听、说、读、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 ,由于听说能力难以考核 ,造成听说训练长期不受重视的现象。下面就以我校语文听说训练整体改革及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加强听说训练的尝试和设想。一、强化拼音教学打好听说基础1 拼音代字练听说。教师结合拼音教学 ,以拼音代字 ,从听说句子开始。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让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逐渐提高听的能力 ,并从想说、爱说到会说、说好。2 归类分班促训练。针对深圳移民城市方言多的特点 ,我们先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各方言的特点 ,归纳其与普通话易混错的规律。然后 ,按…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教学设计哈尔滨市洁净小学韩基顺1.词语训练熟练认读拼音短文,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能区分词语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能把对话改成陈述句。2.听说能力训练。能听记小故事,并能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做到有重点、有条理,有一定的速度。3...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听说能力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听说训练专课从发展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低年级儿童“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儿童无论是听别人的言语或是说出自己的言语,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儿童语言信息接受的快慢,表达的好坏,都依赖于他的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听说训练中,把培养听说能力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是提高听说训练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训练听的能力主要是练耳,要求儿童能听得清楚,听得完整,并能把握别人说话或故事的主要内容。听的过程,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听的能力,训练的  相似文献   

17.
白雪 《小火炬》2008,(Z2):97-100
[作家作品]谁能说动物的语言?谁能成为动物的知心朋友?谁会得到动物们的真心拥戴?多立德医生。写出《神医多立德的故事》的是美国作家休·罗夫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夫丁当了兵。在硝烟弥漫的法国战壕中,罗夫丁非常想念在美国的孩子。他开始给孩子们写信。他先是给孩子画漫画,后来就把漫画中的人物编成了故事。就这样,一个让动物和孩子们都喜欢的多立德医生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那一束光亮     
刚开学,就听说学校来了个自闭症孩子.早听说关于自闭症孩子的种种,但在我之前17年的教学生涯中,却不曾真正遇上这样的孩子.当婧第一次来告诉我小崔的种种表现时,我真为这个年轻的班主任捏了一把汗. 当我到三年级上课时,很容易就在孩子们中认出了小崔——一个高大白净、很帅气的男孩.我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天生一对》.我特意站在离小崔很近的地方,好让他能看清书上有趣的图画.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多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我依托中学教材,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些做法。一、感悟教材——引导学生揣摩听说技巧。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善听会说的优秀人物,如蔺相如、毛遂、诸葛亮、周瑜、水生嫂、老杨同志……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典型的例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悟教材,揣摩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如何听怎样说,从而领悟听说的技巧和方法。比如,《老杨同  相似文献   

20.
王一觉 《现代教学》2011,(1):128-128
复述是小学语文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复述训练,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复述的要求:能够完整讲述课文中故事的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三年级学生初次进行扩展性复述训练,要达成这一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