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藤泽利喜太郎是日本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他认为:算术是培养国民的最基本素质的知识;代数、几何可以锻炼人的精神和思维,代数和几何的思想方法是万世不变的.藤泽利喜太郎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他编写的数学教科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使用广泛;他的著作<算术条目及教授法>对20世纪初中国数学教育制度和数学教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教育理论在18世纪是富于革命性的,他无情地揭露封建教育的腐配丑恶,痛中时弊。他那锐利的笔锋更使得他的著作显示出绝大的煽动力。尊重儿童的天性,否认公民教育,认为儿童出生就秉赋着天性构成其教育理论的特色。笔者试图通过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局限性进行初步探索,从中得到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构造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无疑也是教育理论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他的崇高风范将与山河同在,他的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永放光芒,继续指引我们胜利前进。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应该更高地举起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伟大旗帜,把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选编了邓小平同志论教育的著作38篇。今年2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  相似文献   

5.
牛波 《教书育人》2010,(7):68-70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吸收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精华与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读陶行知的经典教育著作,我们发现其课程思想部分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仍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周庆元教授,出版了他的新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深邃见解。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言,内容丰厚,体系完备,资料翔实,论述缜密,视野开阔,构建了完整的语文教育理论阐释体系。堪为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研究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曾琦云 《学子》2004,(12):40-41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具备了最优秀的教育家素质,一切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他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历史进入了21世纪,但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仍有许多学习、启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9.
建设华夏教育学派,引领世界教育潮流。这是中国教育学人一个多世纪的宏伟理想。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博士一直在教育研究领域孜孜求索,努力探究中国教育问题,为基础教育实践献计献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先后出版了《发展性教学》、《管理心理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教育学》等教育理论著作,对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教育科学出版社又推出了熊教授的另一部力作——《理解教育论》。这是一本胸怀教育理论,着眼基础教育实践,努力创立特色的教育新论。通览全书,深受启发,感慨良多,实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反对“因袭陈法”、“仪型他国”,是旧中国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和洋化教育的杰出代表。为普及教育,“点着中华民族生命之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生奋斗,鞠躬尽瘁,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和民主教育。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相似文献   

12.
杨慧 《考试周刊》2014,(45):154-155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他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主张培养自然人,同时教育过程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教育理论界一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讨论,应该怎样关注,本文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讨论的实质意义不是探讨马克思主义经费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原本涵义,而是力图寻找中国社会现实中人的发展的问题;二,研究中国现实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共同关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教育目的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在这一层次;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教育理论中应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是近现代教育、教育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该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他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原则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马振清,于洪林邓小平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是他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说。在他的著作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有宏观决策...  相似文献   

16.
胡金平 《教育学报》2007,3(5):71-76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20世纪,可以彪炳史册的杰出教育家,除了文坛经常论及的蔡元培、陶行知以外,就应该数徐特立(1877—1968)了。他躬行于教育活动,长达73年。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他有大量的教育论著,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论,其中不乏具有时空广延性、可以永远闪耀真理光辉的内容。在国外,徐特立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8.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教育思想理论直到现代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他主张平等教育,将明传播于全社会;主张适宜教育,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诱导教育,运用触类旁通教育手段;主张渐进教育,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主张辩证教育,将教与学有机统一;主张陶冶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求知的乐趣。孔子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黄美丽 《农村教育》2002,(12):12-13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情的教育理论,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实验。他遗留给我们的500余万字的辉煌巨著,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永远忠于人民、热爱孩子、献身教育的崇高师德,堪称一代楷模;他所创立的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和教育实践,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20.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可视为一个成功案例。以陈桂生的《教育原理》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理论教育学,也是科学的教育学。从陈桂生教授的治学经历可以看到,他具有四方面的素养: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三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四是元教育学的素养。这四个方面,使得他对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中国教育问题,建构中国教育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