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主体得到了更加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特征赋予了学生实质的选择权,从而要求高校要保障学生的转专业权利。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40所本科高校转专业政策,从转专业的成绩要求、转专业的人数比例、转专业的申请时间以及转专业的可转次数四个视角,总结我国大学生学习自由的困境。而转专业自由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环境,通过国家完善大学生转专业自由权的立法保障、高校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大学生树立权责统一意识三条路径去实现大学生的转专业自由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申请转专业人数呈现增多趋势,转专业观念也逐渐在各高职院校中得到普及,允许学生转专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就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和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职院校如何应对转专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各高职院校转专业制度能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河北自学考试》2011,(6):23-23
一般的高校都会给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各高校规定的条件不一样,考生需向有关院校咨询。有的高校在大学入学半年或一年后,学生可申请转专业。比如,上大学一年后,在本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可以再申请转到其他专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南宁市某独立学院医学生转入护理学专业成因,选取11名转入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学生转入护理学专业成因:认为学习原专业难度大、同窗人数少,自身缺乏班级感,对原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是转入护理学专业的现实原因;对高考志愿不了解,选择转为就业前景较好的护理学专业。转专业的学生要对自身能力做出正确评价,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尊重其意愿,因材施教,使其尽快融入新学习环境,实现抱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广西地方应用型高校转专业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文章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对该校128名转专业学生的线上问卷调查数据、8名转专业学生和1名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访谈数据,以及对5名转专业学生进行课堂观察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转专业学生的适应性主要受学生的转专业动机、学习自主性、对新专业的了解程度、人际...  相似文献   

6.
陈艳 《文教资料》2007,(14):77-79
当前,各高校相继出台了允许一些学生改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而且也出现了很多学生改转专业的现象。本文初步分析了允许高校学生改转专业以后带给学生的一些机遇,也分析了一些学生希望改转专业的原因,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对于不必改转专业的学生,保持在现有专业上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如果轻易改变专业,可能并不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丧失一些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的培养,诸如吃苦耐劳、坚强、勇敢、不断进取等美好的精神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生涯等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前,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出台了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学生转专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本文列出了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并对转专业的动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对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72):7-8
高校转专业制度虽然已经由最初的尝试发展为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但在受到广大学生认可的同时,也存在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以Y大学的2013级、2014级、2015级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最后,本文分别从高校教务管理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提高转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的增多及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出现许多新问题。因此,各高校必须针对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再思考,全面正确地理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时转换角色,以崭新的姿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进修深造     
43.升入高校后如果觉得专业学习不适应怎么办?一般的高校都会给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各高校规定的条件不一样,考生需向有关院校咨询。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学生要求转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高校转专业制度很不规范,转专业过程中容易引发很多矛盾与问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提出规范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复旦大学教务处制定出台了《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此后,《细则》在大一新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3条:“各院系按本单位各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的不少于10%的比例,填写并上报教务处统一印发的‘院系接受转专业学生计划表”’。另外,《细则》还取消了关于转出人数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学生总人数的5%的限制。也就是说,不论是转入还是转出,各院系的“门户”今年都比以往开放了很多。新学期开始,复旦大学有244名学生重新选择了专业,转系成功。这一事实打破了国内大学“转系(专业)难,难于上青天”的惯例,如此多的学生同时转系成功创造了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奇迹。  相似文献   

13.
王姗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31-232
使学生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的尊重[1]。本文以高校某工科院系为例,分析了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发现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填报志愿动机不同、大学生活不适应等因素会影响学生转专业。学院修订了转专业条例,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转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学 《广西教育》2009,(27):15-16
本文针对高校不少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该现象主要由学生就业需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同时指出目前影响和制约高校新生转专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高校应加强引导,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度;优化教学资源,尽量满足学生转专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计划,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加强专业宣传和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很多高校制定了转专业政策,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路径。本文从就业前景、专业兴趣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并且从学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可能面临的隐患。为了规范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以南京某理工科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流程,并分析了转专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陬  胡建萍 《文教资料》2010,(5):197-198
大学生转专业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根据当前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从社会、学生和学校管理不同视角看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分析了政策的利弊.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周斌 《教育技术导刊》2021,20(1):153-158
目前,许多高校招生部门为新生提供各类便利化服务,由此形成的招生数据中常包含学籍分配约束性因素。传统教务管理系统仅根据新生专业生成学籍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新需求。为此,通过分析招生数据中与专业字段组合后对学籍分配构成约束性影响的字段特性,基于招生数据结构构建以专业为单位的学生与约束因素组合数据集,根据各专业新生人数和预设的班级人数生成班级信息,将同专业内约束因素的值按其所关联的人数排序,在序列中重复采取首尾元素结合方式将各元素对应的学生匹配到各班级,从而生成学籍信息。通过约束因素下学籍自适应生成模块设计,解决教务系统与新招生数据对接问题,实现学籍自适应生成。  相似文献   

18.
高校转专业需过三道坎被高校录取后希望转专业或者适合转专业的学生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一些同学在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19.
使学生转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学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本文通过对学生转专业原因的分析、美国高校专业选择制度的借鉴,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转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职业信息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职业信息的特征和作用,以及职业信息收集的途径、方法和原则,并具体探讨了职业信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指导高校进行专业设置和促进各专业人数的合理配置、指导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现自我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