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既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还影响高校的就业质量.本文剖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弊端,从学生、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探讨了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工资和就业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过度教育对起薪有显著负效应,专业匹配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提升大学生当前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能岗匹配者的起薪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不过能力匹配对大学生当前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过度教育者的就业稳定性较差,出现跳槽的概率较高,专业严格匹配者的跳槽率高于专业不匹配者,而高能低配者的跳槽概率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因此,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目标,需要构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多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匹配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行为量表,对大学生创造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创造性行为模式;即使在大学生这一智力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中。创造性行为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各种创造性行为类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一到两个具体领域,只有少数个体在多个异质领域(比如艺术和科学)都具有创造性表现;就中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等)似乎属于异质领域。在某一艺术领域具有创造性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创造性行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行为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创造性行为类型和大学生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行为量表,对大学生创造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创造性行为模式;即使在大学生这一智力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中,创造性行为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各种创造性行为类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一到两个具体领域,只有少数个体在多个异质领域(比如艺术和科学)都具有创造性表现;就中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等)似乎属于异质领域。在某一艺术领域具有创造性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创造性行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行为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创造性行为类型和大学生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对广州市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与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上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除了白天功能紊乱因子A型行为类型者显著低于M、B-型外,其他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以及PSQI总分上A型行为者都要高于M型和B-型行为类型者。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及A型行为类型等进行心理干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频繁跳槽现象严重,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未形成良好的推动力。以往研究方向多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本文从现实问题导向出发,探究现代企业新进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社会网络影响因素,围绕个人在职业选择中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为个人、朋友、家人、工作环境四个层面,利用Ucinet软件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毕业第一年年薪、社保情况、工作满意度和晋升空间这四个符合大学生就业质量测量的指标进行测量,并了解其在大学期间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情况,进而分析其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通过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大学生来说,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高于一般高校。(2)学历依旧是大学生质量的重要影响。(3)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特色之处在于对不同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8.
高耀  刘志民  方鹏 《教育科学》2012,28(2):77-85
基于2010年高校毕业生网络调查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和OLS回归法分析了人力资本拥有情况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从客观的初次就业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和主观的初次就业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初次就业质量进行了衡量。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学校层次、所学专业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学业水平、兼职经历及政治面貌对其初次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及初次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毕业生的学校类型、兼职经历等对其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和《学生学校情景量表》对45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环境的课业与自我适应维度对学业适应不良有显著影响,常规和自我适应维度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常规维度对违纪有显著影响,常规、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退缩、神经质和问题行为总分都有显著影响,课业、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表明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重要历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可以避免大学生做出盲目与不利的选择。论文阐释了机会成本的涵义,归纳了大学生四大主要类型的就业选择意向,分析了大学生继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以及跳槽"违约"的机会成本,从而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指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背景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一个完整的毕业生群体样本,分析毕业生父母职业类型、家庭经济背景与毕业生单位性质、起薪、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进而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与影响机制,以期能为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会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武汉市十所不同层次高校的608名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实证调研,从大学生个体、家庭、高校三个层面出发,通过运用OLS、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武汉市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高校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较为显著,但家庭层面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对性别和创业培训的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年级、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男大学生的影响显著,而影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则是实习经历、亲朋创业经历以及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没有创业培训经历的大学生而言,个体、家庭、高校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对于经历过创业培训的大学生而言,仅有性别和创新创业比赛机会对其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协同培养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14.
学业自我设限是学生在应对考试、任务、竞赛等压力情境时采用的一种消极的行为策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尊、归因均对学业自我设限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且都对学业自我设限有预测作用;归因在自尊与学业自我设限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等。在大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正视学业自我设限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归因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钱心理与不道德工作行为: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204名企业管理人员和395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自编《金钱心理问卷》和《不道德工作行为情境问卷》,调查分析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的金钱心理类型及其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可能性的差异。研究发现:金钱崇拜者和金钱不满者与金钱排斥者、金钱冷漠者相比,更可能在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从事不道德行为;金钱冷漠者和金钱排斥者比金钱崇拜者更可能受到不道德组织氛围的影响;大学生比管理人员在工作压力、从众、组织氛围等情境中更容易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16.
员工的高跳槽率一直是困扰家纺企业管理者的难题,对家纺企业普通员工跳槽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控制跳槽率、防范员工流失提供政策建议。采用企业调查、实证研究、模型分析等方法,得出员工工作压力、与领导关系、企业升迁制度、学习培训机会、与同事关系、工作回报公平性、工作机会等是影响员工跳槽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企业的薪酬与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畅通的正式沟通渠道,从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降低员工跳槽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聚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过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态度、创业行为控制和创业决策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福建、浙江两省46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中的创业态度变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创业决策变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影响,但不显著。另外,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归因方式、认知程度、重要他人和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考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解释心理弹性在家庭氛围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所起的作用。依据系统家庭动力理论,对7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控制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后,家庭氛围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都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氛围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研究A型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采用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TABP)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名大学生分别进行A型行为与心理健康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A型行为与心理健康及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