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点摘编     
◆优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王健敏在《教育信息报》撰文指出,优质教育的追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时代向优质教育逼近的一个最好平台。从学校实践层面来讲,优质教育至少有下列四种价值取向:一、重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有没有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指标。儿童的主动发展水平和程度,应成为我们指导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方向,也是优质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新评价技术的应用等等都应当以此为指归。二、重品格发展。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实践层面来讲,优质教育至少有下列四种价值取向:1.重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有没有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指标。儿童的主动发展水平和程度,应成为我们指导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方向,也是优质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新评价技术的应用等等都应当以此为指向。2.重品格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3.
优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教育的追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当今时代向优质教育逼近的一个最好平台。从学校实践层面来讲,优质教育至少有下列4种价值取向:1.重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有没有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指标。儿童的主动发展水平和程度,应成为我们指导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方向,也是优质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新评价技术的应用等等都应当以此为指向。2.重品格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格教育,教育的使命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接受知…  相似文献   

4.
优质教育的追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现时代向优质教育逼近的一个最好平台。从学校实践层面来讲,优质教育至少有下列四种价值取向:一、重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有没有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指标。儿童的主动发展水平和程度,应成为我们指导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实施的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学生自乇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优质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优质高效实旋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公共人文课程,其教学具有积极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很强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利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护生人文素质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行的。建立一种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以及促进护生人文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注理由 负载一定价值观念、情感态度、道德判断、知识技能等教育信息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价值 取向的核心体认,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媒介,学校课程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实现的 充分度。 克服长期以来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学校课程局限,渗透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 重组、优化教育资源,培育具有个性的学校课程和课程文化,全面提升教育能力,是学校课程改革 的应有之义。 因应社会对优质教育不断升高的期望和学生与生俱来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渴求,"致力于 孩子一生的发展",绵竹市紫岩小学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纽带,聚合优质教育资源,构筑适应学生充 分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文化,并以此打造办学特色和教育个性,学校和学生赢得了快速成长的依 据和动力。 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离不开必备的环境条件、改革能力和改革动力。有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 景,有教育行政力量的鼎立相助,有家长对教育改革的高位理解,有热心助推课程文化建设的学 术支撑……更重要的是有以生为本,创造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优质教育的强大内需,紫岩小学才 可能动员和组织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把课程文化建设这场"学校教育的革命",从长久的 期待变成了有效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正>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实施的方向。在教育发展韵过程中,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有3种流派: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失业增加、道德沦丧、情感冷漠等困境,这些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依靠建立在某一种课程价值观的学校教育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反思这些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产生,说明学校教育在课程价值取向上曾存在着严重偏差。于是,多元与融合成为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课程,一般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学校教育全部活动的预定“程序”。因此,学校教育的全部实践就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学校课程最基本的元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构成的教学内容,它的物质形式即教材;另一个是为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所展开的相应的计划化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中小学校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把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作为其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去抓,就是十分必要的了。一、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反映了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文化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其持续生命力的,是在教育进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根据约瑟夫的课程文化理论,社会本位课程文化可以视为一种内容最为丰富和发展最为成熟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应以社会需求或改革为核心,采取的是一种批判主义取向的课程价值立场,体现了显著的实用主义与民主主义倾向。实用主义课程文化秉持一种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哲学传统,强调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本身能够应用于真实世界作为原则,致力于通过完整的目的性活动,培养出擅长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从而将学校与职场联接起来。民主主义课程文化倡导学生和教师的民主化生存与共处,致力于通过强调平等的权利、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传播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当前,社会本位课程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11.
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师资及生源条件,提高学校教育,及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当前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而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课程文件,只能看做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要实现这些预期的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目标,只有把它们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即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专家辛德(J.Snyder)等人研究认为,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取向: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基于教育和社会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变革需求的多样化,这三种取向在我国学校的活动情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所谓多元文化,英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发展是指校本课程从形成到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也是指以校本课程实践为学校改革的切入点,带动学校课程改革并形成学校文化的整个过程.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是针对技术取向的弊端提出采的,强调课程本身的文化品性.主张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校本课程能够承载学校的观念文化、改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注重学校内部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关注校本课程实践过程本身的多重发展价值和积极意义.文化取向下的校本课程发展要求站在学校文化更新的高度来开展各项工作,采取以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让教师充分参与校本课程实践、使校本课程多样化和结构化等实践策略来促进学校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课程模式,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制订教学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近年来,我们在整合和优化课程要素,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职教课程模式,使职业教育更适应当代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思考。 一、课程价值取向上的整合与优化 课程模式的构建必然涉及各种价值取向,如果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那么价值取向就是学校课程的关键。课程价值既取决于作为客体的课程,又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可分为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层次的提高,世界全民教育呈现出三大新的发展取向——终身化取向、均衡化取向和优质化取向,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人人受教育——人人享受优质教育"的主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中学秉承"人人享受教育"的理念,在教改之路上走出了一条繁花似锦、落英缤纷的阳光大道。一、优质发展——升华"人人享受教育"学校发展的方向上,洪山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才能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职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广大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课程观与课程改革学校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改革,实际上是对人类文化成果、科学知识的一种选择。在教育史上,不同派别的课程观,对于课程的设计有着各自的价值取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课程观,以培养仕为教育目的,把礼与仁作为儒教的主要内容;古典的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从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以斯宾塞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课程观,以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优质资源学校的闵行区莘庄镇小学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该校以果园文化为载体,不仅让校园成为学生绿色、低碳的学习家园,更发挥了果园特有的育人价值,以此开发了特色校本课程。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特指校园内师生共同创造及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方针,是素质教育建设、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育人环境,引领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培养师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创建适合我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19.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文化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要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涉及面广、难度大,本文只就教师文化重建谈谈个人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文化是一种特质文化,是在贯彻育人取向过程中的主导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具体而言,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理念层次;二是价值体系层次;三是行为模式层次。传统的教师文化有许多优秀的东西,需要继承和…  相似文献   

20.
洪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141-142,144
开放性考试作为考试评价方式改革的一种尝试,符合中职历史课程改革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中职历史课程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凸显了历史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性考试,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目标。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详细分析了中职历史课采用开放性考试的几种形式,如制作手抄报、撰写小论文、口试、制作PPT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