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曾有一首被后世一再引用的《活水亭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称之为哲理诗,因其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我想,在朱熹心中,这是一首倡学诗。用今天的话说,这首小诗意在启迪人们要善于读书学习,源源不断地了解新生事物,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在抒情散文中,不一定都去寻找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诗的味道,还可以寻找到另一种意境,另一种语言,另一种味道,这便是散文中的幽默情趣和漫画色彩。幽默感和漫画色彩浓的散文,从中不但能寻到诗味,还能从讽刺中寻到哲理。诗味儿也好,哲理也好,完全被揉进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子恺从身边生活中选取素材,在散文中画出的幽默感很强、讽刺意味很浓的漫  相似文献   

3.
这篇散文,无论从结构、从意境、从语言和从韵律方面看,作者是以诗的心境来写的。泰戈尔是印度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他的诗精短美妙又富有哲理。《库帕伊河》体现了他的诗的风格。 我们着重探讨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语言的亲切感。作者所描写的是一条自己熟悉的而又极其普通的河流,既没有可介绍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可穿插于文中的神话传说,更没有如江海一般的磅礴气势。所以写起来就要避免平淡无味。作者在描写时,把浓厚的感情灌注于朴素的语言,创造出艺术气氛,增强艺术效果,让读者始终浸  相似文献   

4.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常被自身思想情感和哲理观念过分地诱惑,出现“主观渗入”的情况,导致他们不由自主地抛开形象的自然原型,以假定性、反逻辑、超现实或以非常态的方式来处理生活材料,来拓展读者思索的领域,从而奠定了形象变形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诗1985年10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曹辛之先生的诗选《最初的蜜》。这本诗人自己设计的、格调高雅造型挺秀的长三十二开本的小书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得到了文艺界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评。书中收录的虽是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但是,那些寄情、言志、咏物的小诗情真意切、蕴含哲理,引  相似文献   

6.
是的,我想给你的,是我的一段时光,又或者是,你在这一段阅读时光里所遇见的自己。1,木可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大后,自己会发现:草木之情,更甚于人。对生活的怀疑,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点点开始的,进而慢慢地融入自己的血脉,最终成为灵魂的一部分?记得上大学时曾读到这样一句诗:天空,天是空的。这句诗让我激动不已,它太特别,  相似文献   

7.
检验自己作品的方法恩格斯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首诗,当时他还不到18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他高兴地大笑了一阵,冷静下来后,又读了几遍,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对朋友说:“看到自己的诗就这样给发表了,定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些诗使你感到陌生,而你对这些诗的感受要比它们刚写出来时敏锐得多。”正是凭着这种异样感受,他发现了自己作品中的两处毛病。从此,恩格斯养成一种习惯:每当自己的作品发表,总要再读一遍。这不是自我欣赏,而是以一种陌生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审查,找出缺点,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8.
王军杰 《大观周刊》2012,(20):222-222
“熟读店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哲理,诗中有人生、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殊.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开展好经典诵读工作.能较好地开发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馨件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巴斯德说:“只有理论才能激发和发扬文明创新精神”,是啊,许多谚语、警句、格言等就是被人们公认的哲理语言,他所阐发的道理具有形象性与抒情性的特点,象诗一样蕴含着丰厚的不可辩驳的哲理之美。让哲学论文以外的其它文章中,闪烁着深刻的立意,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国写作史上的“传统工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历代不衰,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作者不仅描写出了洞庭湖极美的景色,更在于深入挖掘,写出了于山水的悲喜中诱发的哲理情思,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难以出新,千孔一面同是困扰基层通讯员的一大难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通讯员缺乏创造性思维造成的。其实早在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诗就颇含创造性思维的哲理: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临溪即背溪,拶得一家无去处,跨桥结屋更清奇。那么,怎样才能“跨桥结屋”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新闻作品来呢 ?  迂回观察,欲写春江先画鸭。报道员身处基层,重大新闻,突发性事件很少遇到,抓到的素材大都是些凡人琐事,要写好这些报道,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找出最吸引人的侧面,进行报道,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来。为此,使我感受到最深…  相似文献   

11.
偶然买到一本《中外谚语选》,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的。书的“前言”讲,谚语的特点是“文字精练,富于哲理,通俗易懂,引人深思”,等等。翻阅以后,觉得书中收的并不全都这样;但其中确有“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话”(鲁迅语)。尝一尝,品一品,真有点滋味,可以称得上“语言中的盐”。当然也有比较差的,味道很淡,或者,有点涩嘴。不过,也不要紧。不能用诗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诗 1985年10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曹辛之同志的诗选《最初的蜜》。这本诗人自己设计的、格调高雅、造型挺秀的长三十二开本的小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得到了文艺界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评。书中收录的虽是四十年代的作品,但是,那些寄情、言志、咏物的小诗情真意切、蕴含哲理,引人回味、深思;那一篇篇交织着血与火的长歌,无情地暴露了旧时代的黑暗,那一阵阵  相似文献   

13.
辰目 《传媒》2008,(10):1
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先是有了“三鹿毒奶粉”的事件;于是企业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计,展开了“危机公关”,而“危机公关”说来也简单,就是寻求新闻防扩散,包括以数百万元广告费的投放协议来换取对自己负面新闻的封杀;于是就有了“百度屏蔽门”事件:网友们同样输入“三鹿奶粉”、“肾结石”等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叫《爱拼才会赢》,一段时间曾在社会上被广为传唱。成功的人士唱它,意味着自己的成功是拼出来的;稍有成就的人唱它,是用它来鼓励自己;还无建树的人唱它,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社会上广泛地唱它,是因为内中确实有它一定的哲理。  相似文献   

15.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打算把自己流浪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事情都写出来。在动笔以前他读了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一些诗。这些诗给他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当他动笔写作的时候,就用这些诗句来写。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读到他的作品,却皱起眉头说:用你自己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写文章比作爬格子,一个“爬”,道出了其中的艰辛。而论文的写作,要钻深度,理思路,还要有哲理,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给人们(当然包括自己)以指导,其难度更大。人是有惰性的,有时稍一放松,就可能导致时光悄然从你眼皮底下溜走。论文题材就在自己身边写论文首先要提炼出论题,这是常常困扰自己的一大难点。论题从哪里来提炼?我的体会是:论题就在身边。或许可以这样说:论题就是你工作中的难点。批评性报道是受群众欢迎的,然而也是最难出世、令人头痛的报道。我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教训,写出了《试论批评性报道》一文…  相似文献   

17.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的哲理诗告诉我们,只有手指和琴弦的完美配合,才能弹奏出动人的旋律.  相似文献   

18.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是培根对于读书所作的精彩解读。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07,(12):39-39
晚上齐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众,享受着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就是“乐在其中”。有的时候,生活当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可以溶入其中,也可以跳出来看看,思考后再跳回去。这样的人生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20.
一、多彩的生活 多样的风格 诗,是美的艺术。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从生活中发现美,用哲理认识美,用艺术表现美。对美的探讨日益广泛而深入。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提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