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博  刘洪泉 《双语学习》2007,(12M):181-181,185
从古到今,龙一直是中国的形象标志,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在古老的故事中,它能腾云驾雾,兴风布雨。,在古代东方,它是象征吉祥和皇权的神兽;而在西方神话中,它却是带来灾祸和不幸的异物。究竟这种神秘而巨大的动物,是否真的存在?至今,“龙”被翻译成“Dragon”。而“Dragon”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的巨兽,恶魔,悍妇等,故中国人自称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那么龙应该翻译成什么呢?本文将对于神龙真相及有关龙的英文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突下的“龙”的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有着很深的“龙”文化情结;而西方人则视“dragon”为邪恶的象征。“龙”和“dragon”不是对等项,而“龙”和“dragon”却常常互译。这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从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策略角度,笔者建议把“龙”译为“Loong”,把“dragon”译为“火龙”。  相似文献   

5.
龙文化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都不能被西方人真正理解。在涉及"龙"的英、法翻译时,译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dragon",但是中文中的"龙"与英文及法文中的"dragon"在内涵和意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如何翻译"龙"在中华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要利用多种媒体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华龙文化;要掌控龙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权利;要清理纠正有关双语词典中一切有关中华龙文化的错误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9.
吴鸣建 《神州学人》2011,(12):26-28
“龙”,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之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泰坦播报     
前段时间,上海某些专家建议,中国应该不再把“龙”作为国家的形象标志。他们说“,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为例句素材,通过对译文中出现的“英语式的汉语”、“罗嗦”、“文化干扰”以及原语影片对白中出现的修辞、语误、行话或专用语的分析,强调字幕翻译应在简明易读的基础上对原语的各种功能进行兼顾、取舍或保留。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跨文化交际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剧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由此带来的文化碰撞与摩擦也在所难免。中华民族"龙"文化与西方"dragon"文化的矛盾便是其中杰出的典范。二者的异同体现在国俗、文学、习语等诸多方面,如何将"龙"之意象移植到英语中是涉及到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是否和谐的一大课题,故而值得人们进行建设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9章论述简单情节与行动时,认为epeisodidês是最次的情节类型。大陆通行的罗念生、陈中梅译本将其译作"穿插式(的)",这与亚氏原意不合,易导致"穿插"进旁枝而破坏"一个行动"的误解。从亚氏描述epeisodidês这类情节的特征,并结合对古希腊悲剧的考量,epeisodidês可译作"拼凑式",较接近亚氏以epeisodidês指"古希腊悲剧中场与场之间没有可然或必然联系的情节类型"之意。对epeisodidês的误译已给汉学界的《诗学》研究造成了一系列的连带问题,不仅严重歪曲了亚氏的情节整一说等理论,更让汉学界众多学者误读了亚氏关于一般的悲剧编剧法、史诗与悲剧的异同等关键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改译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国内学者的回忆之一。奥运"福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它的译名的变换更可以看作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个态度,那就是要通过翻译来宣扬中国的文化。而把原语文化中的异质因子呈现给目标语读者正是翻译最根本目的之所在。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也必须深谙译者之道,在把握好翻译的方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翻译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犬是龙形象的主要来源之一。古人认知心理中犬与龙的密切关联同人们言语交际时求雅避俗的语用心理一起促使各种含"龙"字的犬名应运而生。作为犬的雅称,"乌龙"最早指黑犬,后来因用典而成为犬的代称,词义由特指变成了泛指。唐以后文学作品中所用"乌龙"一词由于受典源故事中家奴与女主人私通这一关键情节因素的影响,除了具有代指犬这一较为稳定的词汇意义以外,还具有暗示男女欢爱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译文不符合逻辑,就可能是翻译有误;同一名词在同一句子中出现不止一次时,应用同样的词语翻译;两个词如果是由同一个词衍变而来,应搞清其衍变关系;如果句法理解有误,则翻译就难免出错。  相似文献   

19.
蒙中翻译,尤其是对蒙古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在国内相对滞后,译介水平较低,亟待有所突破与提高。蒙古国著名作家策·洛岱丹巴的长篇小说《清澈的塔米尔河》是蒙古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译成中、英、俄等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国,评价甚高。但这部作品被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后,却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译本质量不高,错译严重。本文以《清澈的塔米尔河》中译本为例,探讨了国内文学界对蒙古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文翻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沙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湖湘文化的图腾和象征。长沙发展文化产业,有诱人的前景;应以有湖湘文化特产、面向科学、世界、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龙为主题的湘江龙城可作为长沙市标志性建筑;举办中华龙文化艺术节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繁荣定王台、黄泥街书市,建立以潮绣、火宫殿、湘雅医药、古汉药材、猴王茶、辣椒文化、文物为特色的七个“一条街”及以开福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