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带来了战略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涌现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数字技术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体体现为:数字技术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1+1>2的乘数效应;创新要素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具体表现为研发人员结构优化、产学研投入和自主型创新投入的增加;数字技术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在企业规模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即在大中型企业、服务业中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择我国2002-2018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SDM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绿色信贷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也促进了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信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影响的长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以及短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均统计显著,并且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绿色信贷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组成中的技术效率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以来,线上虚拟集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组织新趋势。本研究探讨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程度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基于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水平进行测度,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2)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内在机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通过数字服务的“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涵养地效应”与“隐性知识显性化效应”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加快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进程,加强数字技术改造和人才培育,促进产业结构数字化升级,将使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化特征,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高等教育效率整体变化为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等教育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居三大区域之首,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进步是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技术效率的增长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VEC方法实证检验了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而技术效率只有微小的提升。贸易结构与技术溢出效果正相关,高技术品的净进口量越大,贸易的TFP增长效应越显著,但溢出效果与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贸易技术溢出对TFP水平的提升作用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实证结果还表明:贸易结构升级与生产率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20,(2):59-63
体育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体育产业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事关行业发展前景.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A股上市体育产业企业2011—2015年的技术进步效率指数、效率改善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体育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目前技术进步效率没有达到最优,因此提高技术效率是未来上市体育产业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上市体育产业企业还需要提高最新技术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条件。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反垄断法》可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基于2004—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并借助《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能有效规制各地区行政垄断程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垄断法》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管制的信贷资源分配“歧视”,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倒逼企业加大研发、人力资本投入,优化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对国有企业、低成长性企业、僵尸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但其转型升级长期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比沿海地区增长迅速,不同省份之间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是技术水平、技术效率、地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重大事件、政府政策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Malmquist TFP指数,基于海西经济区19个市(除抚州市)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成因。在样本考察期间,海西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1994-1999年间,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在2000-2008年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的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但是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经济并没有向着真正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人力资本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的阀值。进出口、科学事业支出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区域绿色发展背景下,基于涵盖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废水、二氧化硫和固体废气物污染物排放两类四种非期望产出,运用方向距离函数下全局曼奎斯特-鲁恩博格生产率指数(DDF-GML)重新估算2001-2016年我国29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情况,利用16个重污染工业行业的企业利息支出的反向指标研究绿色信贷、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发展的关系,发现无论是绿色信贷还是有效环境规制均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二者影响绿色发展的机制不同,绿色信贷通过影响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两种机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而环境规制则只能影响效率进步。绿色信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并且在技术进步中更为显著。因此,各地区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绿色效率和技术进步阶段,采取不同的绿色信贷和环境规制强度,使绿色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限。我国物流业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使用效率,导致投入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可以通过改变人才的供给结构、对物流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来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效率。然后基于三种理论假设,选取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7个指标与其关联度都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流业发展规模和财政投入等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企业ESG表现越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对企业ESG实践给予相应的要求和支持,企业应将ESG表现植入发展目标和战略中,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促进城镇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率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和传导机制,对协同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生活消费在影响产生过程中表现出差异化中介效应。在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约束下,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尊重区域发展差异,提升政策举措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佛山市制造业2000—2018年的Malmquist指数,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两个因子。基于技术溢出效应视角,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包含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两方面解释变量。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行业内及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对佛山市内资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起促进作用,从而整体上提升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FDI在行业内、行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对佛山市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效率改善作用效果则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以地级市四位数行业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OP方法估计TFP,实证研究国有及非国有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国有企业因有更多的技术积淀,其产业地位特殊,有更强的国际贸易实力,TFP水平提升受到出口影响更大;规模较大及具有更多产品出口的企业实力较强,更易获得"出口学习效应",其TFP水平受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平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上升,技术进步为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效率则在一定程度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3年、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企业投人产出数据为分析样本,首先利用索洛残差法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随后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考察了进出口贸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现来回波动态势;出口贸易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现正相关,支持“出口学习效应”,进口贸易则相反;R&D投入增长较快,但只增加了技术知识存量,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投入-产出比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根据上述结果,文章探讨了这一结果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用面板数据模型估算了1990—2004年间长三角16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结果表明:(1)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大体上经历了高速增长、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和次高速度增长三个阶段;(2)上海市的技术。效率低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3)苏州的技术效率最高;(4)1999—2004年期间,江苏各市技术效率大体上明显高于浙江各市。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效率,一方面要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缓和经济波动,另一方面要吸引外资的同时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