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运动生化检验中,血乳酸作为糖在体内无氧代谢的标志已被人们熟知和广泛采用。血乳酸升高和体内丙酮酸代跗有关,在低强度运动时,丙酮酸在肌肉中经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转变为乙酰辅酶A,继而经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供应能量满足运动需要。在无氧负荷下,  相似文献   

2.
哌甲脂用于临赛时的运动员可消除情绪所致的技术失常,提示智能药物是较理想的临赛药物;还提示运动员情绪因素造成的技术失常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受体效应被干扰有关;还提示兴奋药应用不当会导致竞赛失败。辅酶A与维生素B_1是糖与脂肪代谢进入三羧循环的主要辅酶,可加强三羧循环提高供能并纠正连续高强度运动产生的体内酸化,故“高压氧吸入+辅酶A,维生素B族药物+正规胰岛素4—8μ”是较合理的增加运动员供能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三羧酸循环的整个过程入手,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三羧酸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反应过程中间产物浓度酶活性变化,辅基、辅酶、维生素以及PH变化,三羧酸循环反应场所-线粒体数量和体积变化以及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目的是深入分析三羧酸循环中各方面有关因素对运动能力造成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反应原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达到延迟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泛酸被认为是一种“抗应激”维生素,因为它主要影响肾上腺皮质机能和细胞代谢。泛酸是辅酶 A 的组成部分,存在于所有细胞内,参与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脂肪、糖和某些蛋白质都可降解形成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 A。乙酰辅酶 A 也可以作为脂肪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前体。一般认为,泛酸广泛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故又名遍多酸。人体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故少见泛酸缺乏症。但也有一些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肥胖和二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对瘦素受体后AMPK-ACC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表明,信号转导通路障碍是引发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生理状态下,脂肪组织分泌瘦素,在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活化细胞中的AMPK,使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失活,脂肪酸合成减少;同时活化丙二酸单酰辅酶A脱羧酶(MCD),导致丙二酸单酰辅酶A(MA)浓度下降,进而导致脂肪酸氧化速率增加,起到减少脂肪储备、减轻体重的作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ACC活性增强,脂肪酸合成增加、氧化速率下降。运动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生理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瘦素受体后AMPK-ACC信号转导通路各蛋白级联作用以及运动对各蛋白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乳酸是糖在体内无氧酵解的产物,主要由骨骼肌产生。在体内的去路经过血液输送,当进入血中即为血乳酸。乳酸可被氧化机能较强的组织,如心肌、肾皮质、肝等摄取用于氧化供能,而其大部分则在肝脏(少量在肾脏)经糖异生作用重又转化为葡萄糖再供肌肉及全身利用,糖异生是耗能的过程,肌肉利用糖酵解生乳酸获得能量与肝脏将乳酸经耗能的糖异生作用清除掉重又转化为糖构成所谓Cori氏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肝脏向活动中的肌肉提供能源物质,即供能。  相似文献   

7.
乳酸是糖在体内无氧酵解的产物,主要由骨骼肌产生。其在体内的去路经过血液输送,当其进入血中即为血乳酸。乳酸可被氧化机能较强的组织,如心肌、肾皮质、肝等摄取用于氧化供能,而其大部分则在肝脏(少量在肾脏)经糖异生作用重新转化为葡萄糖再供肌肉及全身利用。糖异生是耗能的过程,肌肉利用糖酵解生乳酸获得能量与肝脏将乳酸经耗能的糖异生作用清除掉重又转化为糖,构成所谓 Cori氏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肝脏向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8.
乳酸脱氢酶LDH是在辅酶I(NAD)或还原型辅酶1(NADH)的存在下,使丙酮酸与乳酸互相转化,起触媒的催化作用.LDH在PH7.2——7.4时主要生成乳酸,在PH8.3——8.8时主要生成丙酮酸,因此,在机体内更加有利于丙酮酸向乳酸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运动时骨骼肌两种重要能源底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氧化供能时存在交互关系,且与G-FA循环理论以外的机制有关。运动中增加脂肪的可用性可降低骨骼肌PDH活性,减少肌糖原分解,可能是通过增加线粒体NADH可用性,进而缓解运动诱导的游离ADP,AMP和Pi累积增加;增加外源性CHO可用性能减少骨骼肌脂肪氧化,可能是通过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和FFA可用性下降,也可能是通过减少脂肪转运进入肌肉和/或降低线粒体速率等机制;运动强度增加机体更依赖于CHO供能,可能通过肌肉内、外机制下调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0.
1973年,Berg和Carlson等分别报道了一个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 3 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相关的蛋白激酶,随后的研究表明,其活性受AMP的调节,故称为AMP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相似文献   

11.
1、自行车运动时乳酸产生机制 自行车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由乳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乳酸(CH3·CHOH·COOH),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动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并非仅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 Aβ)、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特征性病理症状改变有关,其可能是运动多靶点效应协同改善大脑葡萄糖代谢紊乱和AD特征性病理症状的结果。运动可发挥其多靶点效应,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Sirtuins等信号分子,上调胰岛素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神经炎症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表达,改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葡萄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障碍,从而协同改善大脑糖代谢紊乱和AD特征性病理症状,发挥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系统理论(一)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人体的能量来自食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品,但这些食物不能立即使肌肉收缩,能量必须先在体内转化,其中能直接供能使肌肉收缩的仅有一种物质——三磷酸腺苷。然而三磷酸腺苷在肌细胞中含量不多,如不及时补充,只能维持肌肉收缩不足0.5秒。(二)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途径肌肉收缩时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按照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供能途径:①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是指糖元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  相似文献   

14.
糖异生作用是指从乳酸、甘油、丙酮酸、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糖元。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仅在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具备一些糖异生作用。骨骼肌被认为不具备糖异生作用的能力,因而,在大强度运动时糖酵解所产生的大量乳酸,必须首先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再进行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元或葡萄糖,骨骼肌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补充肌糖元,即Cori氏循环。  相似文献   

15.
长跑与短跑的生化机制是不同的,一个杰出的运动员跑完42.5Km仅需两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耗能84KJ/分,总量可达12000KJ。 长跑者肌组织中含有Ⅰ型纤维可达70%。Ⅰ型纤维的生化特征是:①由慢神经传导纤维支配,所以纤维收缩缓慢;②血液供应丰富;③含肌红蛋白多,线粒体丰富,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β—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辅酶Ⅰ在细胞内以氧化型(NAD~+)和还原型(NADH)两种形式存在。前者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后者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在细胞代谢中辅酶Ⅰ和辅酶Ⅱ(NADP~+—NADPH)的氧化型和还原型之间的相互转化,起着调节代谢的核心作用。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代谢中尤其以 NAD~+—NADH 的相互转化及有关调节机制显得更为重要;NA-DH 的再氧化可以给运动肌提供能量,因此,  相似文献   

17.
无氧代谢能力是指人体的肌肉组织在运动训练中通过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三磷酸腺苷的极限能力,它代表着肌肉组织在无氧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因此无氧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糖酵解供能速率要比糖有氧氧化速率要高的多,30s的无氧功测试大强度运动中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通过30s Wingate试验测试可以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低温环境下训练的机体代谢特点低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机体热能消耗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在冷应激的状态下,为了抵御寒冷,会引起甲状腺素分泌以及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增加[1],其中甲状腺素分泌的增加,会使体内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即,氧化磷酸化解耦联;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增加,会使体内三羧酸循环加强,引起能量代谢过程中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促进热的产生,从而引起能量消耗。由于在低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员在系统训练过程中服用丙酮酸肌酸、肌酸和肉碱时身体成分及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36名国家青年篮球队退动员,随机分为安慰剂组、丙酮酸肌酸组、肌酸组和肉碱组.正常训练同时持续6周服用营养补剂和安慰剂,实验前、后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结果: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可以明显减少运动员的脂肪,降低体脂百分数;能够明显增加运动员肌肉重量和去脂体重;明显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男运动员在系统训练中使用肌酸和丙酮酸肌酸,可以减少身体脂肪,但使用丙酮酸肌酸减少脂肪的幅度更大;同时,使用丙酮酸肌酸还能够明显增加肌肉重量;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比肌酸更能提高运动能力且没有副反应.女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肉碱和丙酮酸肌酸均能减少身体脂肪、提高运动能力,丙酮酸肌酸的效果更明显.结论: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比肌酸和肉碱更能减少运动员身体脂肪、增加肌肉重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