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14,(14):F0003-F0003
建“人文书香”校园育“儒雅阳光”学子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现有27个教学班,1583名学生。近年来。学校努力构建“人文书香”校园,大力培育“儒雅阳光”学子。打造品牌学校。以“环境”为空间站,建“儒雅·阳光”环境磁场。学校“儒雅·阳光”的鱼形石,象征着具有“儒雅气质,阳光心态”的杨小人,学习、工作、生活蒸蒸日上。学校以锈红色为建筑主色调。彰显儒雅之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儒雅墙”和“阳光墙”共同构建的学校文化长廊。激励着学生以书交友,共享书乐。这一切正是学校努力营造的“儒雅·阳光”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与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的学校观念文化,努力创设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制度文化,在学校组织中,大力倡导“进取、合作、创新”的行为准则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享受传统文化,培育儒雅学子”为核心理念,坚持走“文化校园”之路。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儒雅学校”为特色,建设儒雅的校园环境,开设儒雅的特色课程,培养师生儒雅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小集小学独具魅力的“诚毅”精神,以及“修身治教、诲人不倦”之教风,“格物致知、学而不厌”之学风。  相似文献   

4.
建平中学正在进行新文化运动,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我们所构建的现代学校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务公开是建平文化立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李霞 《今日教育》2012,(2):38-39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9.
学校精神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学校意志和师生员工的审美标准、价值观念的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 ,它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文化正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传统的学校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网络文化对学校精神的挑战1.“科技至上”的工具理性削弱了学校精神赖以发育的人文环境学校文化的研究学者们将学校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等 ;制度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规范化、正常化了的规章制度等 ;行为文化 ,由…  相似文献   

10.
黎强 《山东教育》2011,(11):4-7
博兴,董永故里,吕剧之乡,九曲黄河从这里流过,博兴县第一小学就坐落在这片美丽富饶的鲁西北平原上。我们以“睿智博学,明德达人”为校训,把“仁智”与“博爱”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构建了“发展为先的理念文化、服务为本的管理文化、和谐奉献的教师文化、崇德践行的学生文化、朴素现代的形象文化、高雅恰人的环境文化、文明儒雅的行为文化、严谨科学的制度文化”八大文化体系,引领学校迈入了特色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形成“淮海文化经济圈”思路,可以促进苏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步伐,实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目标;将“淮海文化”所体现的英雄豪迈、开阔大气、踏实进取、协作创新作为苏北城市的代表性精神,可以增强苏北五市的凝聚力。苏北可以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打造“楚汉文化”品牌、挖掘“西游记文化”,把生态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政府应加大对苏北文化建设工程的扶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介绍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导出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从学校精神文化“四维度”,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具体的改造情况对“改造的理念”“改造的方法与手段”“改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借鉴乃至于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从精神文化看学校品牌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同于工厂、医院、商场、政府等其他任何一个组织,它从事的是一种“通过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精神生产”不能按照设定的程序去生产相同规格的部件,而只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逐渐“养成”。诗人泰戈尔说得好:不是锤的打  相似文献   

14.
李茂山 《宁夏教育》2006,(10):18-19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便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学校,也很难自立于发展中的社会。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即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这种“精神文化”关系到学校的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存在,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特有的精神现象狭义的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般存在形式。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学校的校容校貌、标示性的校园建筑、以及自然风光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能见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因此,学校建…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浙江教学研究》2010,(4):F0002-F0002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是嘉善县第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自2003年中小学合并以来,我校秉承“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校训,坚持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在总结继承“书香校园”建设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学校搬进图书馆”的全新理念,逐渐形成了带有“书香”特色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7.
《辽宁教育》2011,(9):F0004-F0004
具有百年建校史的阜蒙县实验小学一直坚持全面育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渐形成了“文明、勤奋、团结、进取”的校风,“儒雅、博纳、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学、乐学、善学、博学弦的学风。学校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沈建华 《上海教育》2008,(24):50-52
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所学校立校之根基,是学校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也是形成学校特有精神之所在。一百多年来,从务本女塾到务本女中,从市二女中到市二中学,学校几易其名,校舍几度搬迁,但从学校早期校训“勤、朴、勇、诚”体现的学校传统,到现在务实、进取、勤奋、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学校文化,市二中学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根治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教育症结,在对国内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爱的文化教育”研究课题,从“爱的精神文化、爱的环境文化、爱的制度文化、爱的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实施爱的文化教育、营造爱的文化氛围、释放爱的情怀、实施爱的行动,让爱的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着育人文化氛围不浓、教师育人意识不强、学生习惯不好等问题。贵阳市乌当区第四中学从农村乡镇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儒雅教育”理念,注重凝聚师生力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了以文化塑魂为引领,以导师润心为切入点,以课程启智、活动促行为支撑,以制度育仁为保障的“儒雅教育”特色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