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洁 《上海教育》2014,(13):85-8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内涵支撑,学校特色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以“红领巾足球文化”特色为起点,统整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快乐”类、“成长”类、“体验”类、“特长”类校本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中国德育》2012,(15):58-60
我们(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建校之魂,围绕“人和、个性、精品”这一主旋律凝练成以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以“三和”“三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德育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宜昌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的“首善文化”理论体系确立以后,学校动员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资源,以“育材首善,教化不言”为核心,围绕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主体文化五个维度共七个方面,大力开展“首善文化”学校创建实践活动,引领学校步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而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淮安地方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以地域文化观照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实现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共生”是淮安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7.
李霞 《四川教育》2020,(4):74-75
隆昌市大南街小学始建于1906年,初址南关万寿宫。南关牌坊的深远凝重、古驿道的悠远深邃、“师范附小”经历,成就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探索“外显性文化助力内隐性文化,养心育人”的文化建设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大南街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转型关涉课程改革的发展前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本文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内涵发展是基于学校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学校运行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彰显学校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学校课程育人的目的。在学校运行各构成要素中,文化处于核心地位,是学校发展的精神之魂。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将“立人”作为核心办学理念,生成了以“立人”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旨在培养有“为国为民之志、修德修身之行、成业成人之实”的大写的“人”。用“立人”文化观照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同心同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港头小学在开展品格教育的长期实践中,以“品润心灵”为内涵的学校文化润育而生,即学校“品”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品”文化的育人功能,走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文化育人的价值育人、环境育人、和谐育人、隐性育人的四条路径,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润心灵”学校文化品牌,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中发掘“现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最终形成学校现代化的“中国式”与“中国态”。学校文化创新源于本土文化自觉,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主要以“集聚教育资源”和“发掘教育意蕴”的方式进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引入地域文化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也要有一定限度。本研究持续关注齐鲁大地一所小学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到学校文化,以此凝练与建构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统摄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境空间的想象与搭建,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和优化。通过发扬光大优秀文化传统走向文化自强并融入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生成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理念和目标,敞现出从事件开掘到价值凝练、从课程开发到理念贯注、从氛围扩散到整体重建的路径与对策,不但激活和焕发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研究》2011,(9):F0003-F0003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黄海之滨、长江之畔。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的“能仁学堂”,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2440名,教职员工128名。学校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办学理念,以“能仁致远”为校训,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做能者、更做仁者”的“能仁”思想为引领,精心打造厚实卓越的精神文化、优雅精致的物质文化、科学人文的制度文化、丰富生动的行为文化,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2013,(4):F0003-F0003
在近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市回民学校凸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做儒雅大气的回中人,建团结进取的民族园”的目标,突出“尊重历史、体现特色、强化育人”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建构以“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对其进行校本研究;对“成长”以及课题进行校本界定,并确定其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提出理论假设。该研究在理论上的创新是:校本教育可定义,学校文化可重塑,践行文化可化人,发展规律可探究。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建构“成长理念文化”,践行“成长实践文化”,形成“成长特质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润泽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员,这份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由全体成员创造并发展的。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我校以陶行知思想研究为切入点,提倡教师“学陶、师陶、行陶”,逐步提升教师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今,校园文化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名词或某种实体,而是一个动词、一个过程,赋予了时代精神与发展特征。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校长文化、学校制度文化、特色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管理文化。优秀的学校,一定富有先进的校园文化,关注校园文化建设,面对已成“化外之民”的学校,正视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事实,应对已碰露出来的“泛文化”和“假文化”等迹象,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意蕴表现在学校物质文化资本倡导公平的道德自由、学校精神文化资本追求公平的文化体验和学校制度文化资本实现公平的体系建立。但是学校制度体系的不公平文化内化、学校文化资源的“不公平”开发和学校文化“筛选式”发展的人为区隔的不公平运作问题倡导在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运作逻辑中追求统筹学校发展的制度创新、学校多元文化的和谐自觉和追求卓越的学生发展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20.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