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燕 《中国德育》2012,(15):58-60
我们(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建校之魂,围绕“人和、个性、精品”这一主旋律凝练成以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以“三和”“三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德育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伴随文化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匠心精神在新时代职教文化大熔炉中脱颖而出,以匠心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热点理论和实践议题。从文化自信视域探求职业院校“匠心文化”建设内生路径,分析其理论之基、实践之要、创新之向,助力走出以“匠心”提振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强,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近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践取得的相关成果为例,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2,(4):59-60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著名的甲秀楼风景区旁。古人在四百多年前修建的“甲秀楼”,寓意贵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学校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把“甲”作为学校的文化之“根”,着力打造追求卓越的“甲”文化——“师之甲、学之甲、校之甲”,并以“甲”文化培养臻于卓越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4.
汤建强 《今日教育》2010,(12):28-29
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文化对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上。一所特色学校之“特”,归根结蒂在于其文化之“特”。所以从文化构建入手才算是找到了学校“创特”的正途。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化”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树立学校文化品牌,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不断强化环境、课程、精神、制度等方面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文化综合合力。简而言之,要让学校文化“化”在实处。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就是要以文化育人。通过教育,让学生从骨髓里得到先进文化的渗透,使之变成永古不变的精神、气质。因此,我认为学校管理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经营,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在这个“文化场”中浸润和熏染。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内涵发展是基于学校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学校运行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彰显学校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学校课程育人的目的。在学校运行各构成要素中,文化处于核心地位,是学校发展的精神之魂。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将“立人”作为核心办学理念,生成了以“立人”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旨在培养有“为国为民之志、修德修身之行、成业成人之实”的大写的“人”。用“立人”文化观照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李霞 《四川教育》2020,(4):74-75
隆昌市大南街小学始建于1906年,初址南关万寿宫。南关牌坊的深远凝重、古驿道的悠远深邃、“师范附小”经历,成就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探索“外显性文化助力内隐性文化,养心育人”的文化建设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大南街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什么都成文化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文化满天飞,但谁也说不出其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含量。这是我们的学校文化步入了泛文  相似文献   

11.
杨爽 《辽宁教育》2010,(7):17-18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之教师文化内隐于教师心灵,外显为学校的校风、教风。教师文化的打造非朝夕之功,它需要学校始终如一的密切关注,合理有效的氛围营造,步调和谐的共同提升。近几年来,在西岗区教育局“让每个学生都进步、每位教师都成长、每所学校都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第七中学通过构建文化阵地推动教师“过三关”,让老师们在这片洋溢着激情与活力的热土上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漫长的制度化学校生活与富有意义生活的断裂,它提供的是用科学话语和善适文化打造的制度囚笼,却没有引导个体生命寻找和亲近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根。由此,教育,“制造”出了众多的“空心人”、“无根人”。在传统与当代的纠缠中,当代学校教育应该藿新审视当代学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晰自己的时代责任与以面向未来为导引的新文化建设任务。走向“文化自觉”的当代学校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延续和发挥传统,实现对学生“文化培根”的导引,让学生拥有文化温情与文化创新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享受传统文化,培育儒雅学子”为核心理念,坚持走“文化校园”之路。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儒雅学校”为特色,建设儒雅的校园环境,开设儒雅的特色课程,培养师生儒雅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小集小学独具魅力的“诚毅”精神,以及“修身治教、诲人不倦”之教风,“格物致知、学而不厌”之学风。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学校文化执行力的大小。围绕学校文化执行.常常有一种很“文化”的提法,叫做“文而化之”,即:或以感化的活动,或以强调学校文化的贯彻与培训来塑造和提升学校文化。这固然是“文化”本身落实的方法,但学校文化终究是为提高管理有效性而服务的,所以只为文化而文化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学校管理者还需要着力提升学校文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时下,“文化”已经成为校园里使用最频繁的字眼,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自己的管理重心从经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逐步向文化建设转变。可越来越多的学校陷入了“模仿的怪圈”.看着别人的“好文化”就照葫芦画瓢,从而使“画瓢文化”沦为学校不能承受之“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特色学校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取向,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合”课程、“和乐”教学、“和雅”德育、“和顺”管理、“和美”校园,共同构成了日照一中“和·容”文化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7.
学校因文化而成名,学校因文化而恒久。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惠济路小学将“惠人济世”作为自己的文化标签,演绎文化之韵,铸就品牌之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特色学校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取向,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合”课程、“和乐”教学、“和雅”德育、“和顺”管理、“和美”校园,共同构成了日照一中“和·容”文化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某些学校的领导认为,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更应该"以文化之",跟上时代的脚步,于是乎,将学校开展的许多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职能、提高学校教育活动成效的同时,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