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琳 《大观周刊》2012,(15):63-63
本文在研究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以香港恒生银行为例,重点分析了恒生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即其业务拓展、本土化经营和人才管理战略;通过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利与弊,为中国的银行如何完善自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栩 《出版广角》2015,(8):12-14
为顺应出版业的发展,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立足全球,布局海外,实施优势产品出口、多国本土化、数字化带动国际化、将大学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等发展战略,开创了“版权贸易活动——国际合作出版——跨国出版机构”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国际化发展是其名利双收、对抗自然衰老、破解学术产品销售迷局的重要因素.“跨国大学出版机构”的出现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商业性文件中心是文件、信息管理领域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全套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现代企业,最早出现在美国,至今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商业性文件中心不仅数量众多、遍布全球,而且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成熟行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商业性文件中心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本文分析商业性文件中心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归纳说明其跨国建设的原则、方式、业务设置和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与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过去的一些银行史论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学者们在分析近代上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何成为中国乃至远东金融中心的原因时,往往多从本国银行业方面入手。其实,除了本国银行外,外资银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有些作用是本国银行根本无法替代的。以往学者不愿谈及此话题,恐怕有两点理由:一是政治敏感性太强使然;二是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所致。在中国业已加入世贸组织并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日,重新拾起这个老话题,应该有一番新的认识。外资银行很早就进入了上海,与此相比,本国银行…  相似文献   

5.
郑杰 《新闻世界》2008,(12):139-140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加速了我国银行业由垄断市场向完全竞争市场的过渡,强化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与完善,产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效应。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效应、金融创新效应、管理经营效应、人力资源效应等微观效应上,以及宏观政策效应、国际合作效应等宏观效应上。  相似文献   

6.
以"2013全球出版业50强"中的25家跨国出版企业为例,分析其海外分支机构区位布局特征及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跨国出版企业海外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个地区,但地区分布和国家分布并不平衡,且在城市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影响跨国出版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区位选择的因素,从区域市场和东道国角度看,主要有市场容量、产业集聚、教育水平与创新能力、地缘关系等因素;从跨国出版企业自身角度看,主要有企业规模及其国际化程度、企业国际化战略、企业区位选择阶段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跨国图书馆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逐步引起全球图书馆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跨国图书馆史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图书馆史书写中单一民族国家的叙事局限,而且丰富了传统图书馆史研究的主题。跨国图书馆史研究可尝试从全球知识和文化运动对图书馆历史进程的影响、国际组织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的跨国流通、图书馆员和学者在跨国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分析殖民主义对图书馆发展进程的影响等五大主题上先行探索。作为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跨国图书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2005年,在信息化和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概念层出不穷,数字家庭、3C 融合、无缝联接等新的理念引领了电子信息产业新潮流,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占有技术先机的跨国分司进一步加强全球化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大部分利润,竞争优势不断提高,电子信息领域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的中国传媒,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全球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那些举世瞩目的国际传媒集团和境外资本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内传媒市场。这些跨国传媒巨头的进入,对于我国传媒产业来说,既是一种威胁,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戚凯 《青年记者》2016,(35):119-120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媒体与大众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发展,产业界已经很难像以往那样单纯从事生产活动,而需要直面公众、民意代表与舆论界,跨国石油公司所面临的情况更是如此.石油的平稳供应是全球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当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生产都被掌握在国有或私营跨国石油公司手中,跨国石油公司对全球能源安全、经济形势、社会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影响力.因此,跨国石油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公共媒体的严密关注之下,媒体会以最快速度将它们的任一动向向公众、产业界、政策界与金融行业报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特别重视媒体公关与宣传工作,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国际化及公关宣传工作具有很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4,(5):8-9,12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欧美各国大量的跨国资本,目前,“全球500强”基本上都已在中国落户。同时,受益于全球经济的产业转移与分工,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的热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  相似文献   

12.
网上银行—21世纪的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亦称网络银行或电子银行,是依托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网上银行借助因特网遍布全球的地理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送快捷的时间优势,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全新现代化服务。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并以其巨大成功向业界展示了其深厚的发展潜力。目前,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及其用户逐年增多,网上银行作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正成为各国银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信息化和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概念层出不穷,数字家庭、3C融合、无缝联接等新的理念引领了电子信息产业新潮流,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占有技术先机的跨国分司进一步加强全球化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大部分利润,竞争优势不断提高,电子信息领域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4.
李欣 《新闻记者》2004,(4):51-5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世界也同时进入了跨国公司时代。作为全球跨国公司体系的一部分,跨国媒体集团也迅速成长起来。其中,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作为传媒界“大鳄”,选择了柔性竞争的跨国策略,创造了一条独特的成长道路。所谓柔性竞争,意味着为快速响应变化而重新配置资源,环境的动态性越强,柔性的动态性也就越高。投资进入模式的柔性如果企业想要进行跨国经营,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目标国家。在这一点上,新闻集团的表现让人眼花缭乱。默多克在澳洲建立新闻集团以后,1969年,他买下英国一家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广电产业的竞争与重组并购,使得在不长的时间内,全球的媒介市场已经成为九至十个最大的跨国媒介公司的天下。例如作为世界第一媒体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占尽内容、品牌和渠道优势,加紧了全球扩张的步伐:CNN已经以多种语言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鄢海云 《今传媒》2016,(1):126-12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跨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频繁,美剧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本文主要是在研究美剧的跨国传播成功的基础上,为我国国产电视剧跨国传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侧重于研究美剧传播的现状及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我国国产电视剧的跨国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球传媒娱乐业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跨国传媒集团纷纷向新媒体的主动转型,他们从“想”新媒体。“说”新媒体的阶段,进入了实实在在“做”新媒体的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据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的统计分析,建立起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传媒业仅需要8年时间,远远快于医药业、银行、电力、能源等行业。可以说,传媒业已经成为继电子信息、制造业、烟草业之后我国排名第四的国家支柱产业,对其产业状况进  相似文献   

19.
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瑞士信贷银行在Uetlihof管理总部拥有一个印刷中心,这是全瑞士最大的三家印刷中心之一,该中心最近购买了两台柯达Versamark VL2000印刷系统,这标志着其在以全数字彩色方式为私人银行客户印刷复杂金融报告、投资报告和其他文档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是昨天和今天量的重复,而是质的飞跃.可以预见,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紧密结合,将使全球金融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金融时代,这是一个对金融服务业极富挑战性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新世纪的银行模式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