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的海洋民俗体育发展态势,探索海洋民俗体育与海洋渔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分析表明:海洋民俗体育起源于海洋渔民的生产生活,是海洋渔业低生产力时期海洋渔民劳动和智慧结晶;涉海性和文化交融性是海洋民俗体育区别内陆民俗体育的重要特征;海洋民俗体育本质功能是对海洋渔业生产环节的演练和与海洋渔业相关宗教活动中的悦神,在海洋渔业低生产力时期发展和盛行.机械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化广泛在海洋渔业中应用弱化了海洋民俗体育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本质功能,导致海洋民俗体育发展衰退.  相似文献   

2.
师永斌  闫晓鹏 《精武》2013,(19):99-99,101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以旅游大环境为依托,民俗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河南省整体体育水平不高,民俗体育产业组织规模较小,产业附加值不高,使得河南省民俗体育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民俗体育现状进行梳理,为实现河南省民俗体育产业化,推动河南省民俗体育经济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古滇民俗体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已显现体育特色,是古滇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原始宗教促进古滇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也孕育了古滇民族体育思想.古滇人民观念无羁、思想无垠,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4.
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并运用民俗学、民族学、逻辑学等理论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概念进行辨析.主要结果与结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的方法,对当代中国民俗体育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概括.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应用两个维度上展开的;在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民俗体育的有关概念、分析了民俗体育的特征与功能,探讨了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并努力构建民俗体育的学科理论体系.而在实践层面上主要是民俗体育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的研究.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是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地域之间研究成果差异较大、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总体的分析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田野调查法等,对越地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整理,探讨越地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基本特征。主要结论:越地民俗体育主要存在于节日节庆活动、生活生产、信仰祭祀等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依附性、传承性、功能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建议:加强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开发,强化民俗体育的社会性,注重民俗体育活动人才的培养,合理利用外部条件,充分发挥民俗体育的作用,推进越地民俗体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海南民俗体育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现状等.主要结论: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分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现代民俗体育文化;除具有一般特点外,海南民俗体育文化还具有热带休闲性、经济性、多样性的特点.建议实施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开放战略、加强机构建设、创新品牌项目和节庆活动、加大加快市场转化力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在民俗体育、社区体育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型,结合互动实践法探索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机制,以促进体育教学教改、探索相关策略和应对方案。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法,分析民俗体育教学实践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绩效,以期为高校民俗体育教改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民俗体育迎来了它发展的大好时机。就民俗体育的困境和生存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民俗体育要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努力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竞技性与大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以及自我与西洋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洛克的经验论哲学,对民俗体育的认知缘起、途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即首先研究了民俗体育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途径,感觉和反省;通过对民俗体育的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以及第1性质和第2性质的比较分析,进而研究它们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联系、相互共存以及实在存在.藉此促进对民俗体育认知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民俗体育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发展。汉水流域有着丰富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如西乡打锣镲、地围子、蜀河双彩车、石泉火狮子、武当武术等,但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其发展正面临巨大困境。建议以水为媒,促进汉江流域城市间的区域合作;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构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旅游圈;将民俗体育引进课堂,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将民俗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俗体育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论:民俗体育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已成为民俗体育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阶层性和对象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晋南社火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分布区域广泛,了解和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是锣鼓、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较为普及的项目;而被认为有可能消失的是转灯、麒麟舞、人熊舞、蛤蚌舞、甩杆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项目.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社火民俗体育传播和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对民俗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状况.晋南民众参加社火民俗体育的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制约晋南社火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俗体育了解不够、政府组织乏力、民俗体育后继乏人等.建议加强社火民俗体育的调研、组织、领导和管理,使社火民俗体育进教材、入课堂,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台湾地区1998年至2005年关于民俗体育议题博硕士论文的研究,分析了台湾地区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台湾民俗体育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具体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对学校民俗体育的研究已成为台湾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多学科化、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已初具规模等五大特点,同时也指出台湾民俗体育研究缺乏对民俗体育的比较研究、田野调查过程中没有较好地结合周期调查和追踪调查、在民俗体育研究中采用实验法可能不够严谨且难以操作三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王铁新 《体育文化导刊》2012,(9):115-118,135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省晋南地区生产生活类民俗体育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拔河、跳绳、秋千、踢毽子和游泳等项目在晋南分布广、开展好,符合当代居民的健身需求,民众对其有积极的价值认知和参与欲望。但要注意现代人生活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等因素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建议:加强民俗体育的宣传与推广,并且要从学校和学生抓起。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近30年来关于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研究从民俗体育的概念、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民俗体育传承困境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理清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研究的基本状况,为我国民俗体育传承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文献梳理发现:1)在民俗体育概念上,我国学者关于民俗体育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意见。2)民俗体育传承模式上,研究者们划分依据的标准不同,划分结果呈现多样性,本研究从传承主体出发将其主要概括为自然传承、国家传承和社会传承三种模式。3)在民俗体育传承困境上,从传承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传承人的断层和民众的参与性减弱;传承的社会环境方面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对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妈祖民俗体育的依存方式、内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妈祖民俗体育是在以妈祖信众较为集中的居住地区,人们创造并形成传统而传承下来的一种身体运动习惯.其存在形式包括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妈祖舞、祭典活动、妈祖车鼓等.妈祖民俗体育与妈祖的祭祀、庙会等民俗活动联系密切,具有地域性、宗教性、竞技性、娱乐性、依附性等特征.建议应注意挖掘整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并开放妈祖民俗体育的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河洛民俗体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洛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依存形式、内容、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目的是促进河洛民俗体育文化更好地发展,为当地人民造福.研究认为:对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管理不到位.要使河洛民俗体育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提高认识,加强有效管理,挖掘它的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并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诠释了渝东南地区民俗体育的项目、文化特征及传承策略。研究结论认为:娱乐性、仪式性、军事性是渝东南地区民俗体育的主要文化特征。传承渝东南民俗体育,需要将民俗体育引入课堂,加大民俗体育宣传的力度,开发民俗体育的旅游资源,以及重视对民俗体育传承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进一步发挥民俗体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采用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代江西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丰富多彩,大多数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其中休闲类项目也不少,如果开发和利用得当,这些民俗体育对推动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甚至学校体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保护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对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民俗体育与江西旅游业相结合,主要把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进行互动,增加趣味性和休闲性;加强对江西特色民俗体育的挖掘和整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