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种评价模式必须以一定的教育或课程理念为依据,高职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无疑对我们课程评价模式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课程评价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以人本主义,摆脱“工具主义”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谋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评价就是要认识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要由特殊价值评价进展为一般价值评价,以对人的实践活动提供一般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失衡,存在着社会价值压倒个人价值,科学价值覆盖了人文价值应有的地位等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呈现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呈现出"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偏差。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宏观机制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微观机制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制订与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做一简要回顾和梳理,并从整体价值取向上对这几种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蕴涵在课程评价模式中的价值取向有三类:注重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需要的价值取向和注重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人的素质中核心的要素之一。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作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人的价值"指每个人在其生命旅途中体现的现实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潜能的构成基本要素为德、智、体,其辅助条件为环境、钱财、权势等.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他的价值潜能.人的价值对社会和人自身具有重大作用.人的价值评价相当复杂.要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树立崇高的目标,掌握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方法,坚持实现人的价值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资源价值,体现在教师本身既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又是关键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实现教师课程资源价值的重要客观条件有:构建自主与合作的校园文化;构建强有力的外部支持系统;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主体条件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和资源观;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要与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人文价值是基础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类"真、善、美"传承所具有的意义,具有直接性、隐蔽性、长效性、渗透性等特点。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目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和完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凸显基础教育人文价值,促进基础教育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旧有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以辩证的视角来看,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重视一方不等于可以忽略另一方,关注并倡导自我价值的合理性是新形势下价值观评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本文提出了二维评价标准,即以社会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最底线———以此保证每个人的价值活动都具有正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认可的范围内,以自我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的源动力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义的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其中前两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外层,精神文化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内核。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从文化根源和文化发展上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从文化的层次上看,课程文化应正确对待知识、技能和智慧,立志塑造人完善、自由的心灵,全面实现课程文化的育人价值;课程文化重在“以人为本”;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关注生命教育,体验生命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课程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和而不同”,防止顾此失彼与“重硬轻软”,处理好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突出表现为以选拔与淘汰为价值取向的考试评价,作为分数的符号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分数符号具有诸多的交换价值。课程评价能以符号代替真实,其根源在于课程评价的表征要求,而质性评价主观性强,在国家层面上是无法操作的,所以课程评价最终以分数符号居于主导地位。课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反映了分数符号与社会的交换,分数符号代表课程的社会功能实现程度。分数符号不是简单的符号,它是有价值的,它凝结着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累积,对学生来说,分数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累积的等价交换。分数符号与教学也有交换,评价与教学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忽视评价的教学就是在否定课程目标,当教学没有目标时,教学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3.
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实质上是关于教育培养人的理论。该学科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时代需求来看,都应坚持人文价值取向,而且这一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需要从彰显目标的人文取向、凸显内容的人文价值、体现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发挥评价的人文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5.
完善课程运作机制是我们当前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课程评价机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进一步理清其价值定位、主体、范畴与准则等问题,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课程目标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内容层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科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由专家来完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除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它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定位。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其具有基础性的反思功能;作为一"类"课程,是高职院校系统教育的根基;其追求超越实用的终极价值,乃是为了培育整全的人。"基础课程"应以主题思想、问题意识和实践品格为中心,进行"核心课程化"的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行十多年后,亟需对之进行深刻回顾与检讨,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反思该门课程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笔者认为必须经由教育来造就具有批判性、创新性的个性化个体,以期实现根植于日常生活世界、同时又能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目标。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角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着学生主体性孱弱、与学生日常生活疏离、创新性不足、功利主义作秀、竞争性的评价取向等弊端,与此对应,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千方百计促使课程扎根于日常生活世界、强化课程的创新元素、祛除功利主义的不良倾向、提倡基于过程和价值的评价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整体改革的成败。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标准,这必然就要求课程评价从各个方面都发生转变,以适应改革的趋势。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在此简要分析与评判以往的课程评价,并在新课改的视野下重新认识和厘清课程评价,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如 《教育研究》2006,27(12):72-78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