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休闲农业景观及生态规划的内涵,认为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设计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设计,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休闲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民乐县中部绿洲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建设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结合民乐实际,论述了中部绿洲构建景观生态体系的内容、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民乐中部绿洲景观生态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雷同的现象,由于设计者缺乏创新,再加上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使得很多城市的古老文明被逐渐取代,传统民俗优秀地域文化被取代的同时,也被融入了取代-融合-发展的这种循环发展过程中,渐渐已经找不到过去地域文化的痕迹。对于设计师来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结合地域文化元素是当前景观设计潮流和发展趋势。本文将地域文化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景观生态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手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利用实例分析,进一步强调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希望能让地域文化在景观生态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流域民族聚居区生态景观及生态文化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可以展示学校优良的生态文化形象及育人环境。文章以某职校的校园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及建设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校园环境的景观创意中融入学校特色文化元素以形成生态育人的氛围,并通过筛选与展示生态文化元素,思考生态育人的人文途径。  相似文献   

7.
何谊 《大众科技》2012,(7):125-127
生态景观水系工程是集生态、景观、区域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因此调配好水体是决定生态水系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解决好生态水系的引水来源和出水的出路、保持水体平衡以及水体净化三大要素,正是生态水系良性运转的核心之处。这样,方可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水域。文章对景观水资源的处理和利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志英 《金秋科苑》2010,(24):227-227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大亚湾海岸带具有生态边缘效应、文化生态意义和城市文脉传承等生态学内涵,具有明显的区位空间优势,其开发利用宜就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采取生态保护、生态利用和生态创造的原则,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促进海岸带持续发展。保护原生态海岸景观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居环境的分析总结,阐述要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和生态良好、密切结合现代生活,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园林,必须把握作为人居环境,特别是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强调安全、生态良好、宁静优美、方便舒适、保障隐私、称意可心等综合性设计的原则,即设计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相似文献   

10.
园林建筑生态设计是西部开发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时西部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方法和内容的分析,研究了园林建筑生态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步骤,给出了西部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的设计规划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桥梁景现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的布线、桥型、桥塔、桥亭及桥梁景观元素,如桥栏、桥灯、桥面铺装、桥梁色彩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量与组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学、历史文化、环保、功能、技术、经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中营造视觉艺术效果,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意境内涵。植物造景意境的发展也不能仅仅停留过去,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景观生态的筛选原则、权重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等方法对景观生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系统地阐明了景观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规划中,把文化艺术当作园林绿化的灵魂来对待,用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生态失去了平衡,亟须加强整体景观园林网络的设计,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把景观生态学地位抬得很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6  
景观生态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的景观生态规划既要满足景观的自然功能和人类需要,又要满足持续的土地利用。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原则和步骤,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本文通过介绍植物景观的概念,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等浅谈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逐步走向生态设计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对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以交通优先、复合使用作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主旨,力求达到视觉艺术性、景观特色性、空间利用性、以人为本、生态持续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林京  周娴 《大众科技》2008,(7):79-81
文章初步探索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小尺度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首先简要介绍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被应用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原理;然后以园区规划为实例,运用“千层饼法”对区域“垂直生态过程”量化分析;最后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分析了区域“水平生态过程”,并构建了区域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9.
用景观格局指数与GIS方法,记录了大南坂农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在42a期间的变化,并赋予其时空分布的内涵。研究结果除了定量反映景观类型和景观类型格局的变化外,还跟踪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引起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生态设计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路景观是一种实用性、功能性、观赏性、艺术性、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景观体系。作为被人类感知较多的一种景观类型,公路景观的生态规划已经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路景观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识别和开发重要景观资源提供了条件,是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学规划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规划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公路景观结构及景观设计的组成。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廊道规划;(2)斑块与格局规划;(3)绿化规划;(4)构造物与服务设施规划。通过归纳总结,力求为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