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整堂课显现了教者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周密的教学设计。然而,由于教师没能抓住来自一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而失去了可使课堂大放异彩的一个亮点。课后,笔者重新拾起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青年教师的执教】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之后,一位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教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课件出示现实生活中“坐井观天”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领…  相似文献   

2.
谭海明 《师道》2004,(5):24-24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案例,大意是说有一位老师执教《坐井观天》,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钟群娟 《云南教育》2000,(23):18-19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如能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教材中的某一个角色,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学生就能受到感染,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细腻的感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语句所刻意追求的境界。   如:一位老师教《两个名字》 (S版教材 )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文字中的情感,特意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老师请三位同学上台,让一位同学用手捂住老师的眼睛,另外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竹子和青蛙。老师说:“我不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听‘竹子’和‘青蛙’表演得…  相似文献   

4.
王春丽 《河北教育》2006,(12):37-38
笔者最近参加一次赛课活动,有4位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并且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4节课上的学生也惊人地出现了相同的回答:“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这就不得不令人反思教学过程中4位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一、尽量让学生提问题自然教学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借助课题,引导联想提问题。比如教学《青蛙》一课时,课前布置每组(4人)学生捕捉青蛙带到课堂上,师揭题后提出:“你们对青蛙感兴趣吗?看到青蛙,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联想课前捕捉青蛙的情景,纷纷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青蛙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青蛙怎样运动?”“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一种有益动物吗?”等等。二是质疑环节,倡导民主提问题。授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案例,大意是说有一位老师执教《坐井观天》,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青蛙》的教学设计雍华小学自然常识第六册《青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两栖动物的特征。由于城市中的小学生对青蛙比较生疏,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选...  相似文献   

8.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它们逼疯了!”  相似文献   

9.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坐井观天》这篇课。学完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想像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能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  相似文献   

10.
在全县的一次语研讨会一L,我观摩了一位教师执教《望梅止渴》一课。听完后,觉得这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箫略和我平时上课的思路大不-一样。我平时都是照着课情节,紧扣教参,按部就班地进行串讲分析,而该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学生充分读,在感悟课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诱发争辩,使整节课生机勃勃,精彩纷呈。于是,我决定参照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进行课前预设。没想到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成功。下面是教学这节课时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1.
记得我在一本杂志上曾经阅读过这样一篇《坐井观天》的优秀教学案例,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教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想象性拓展训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一下子惊呆了……它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们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2.
在参评市教学竞赛的选拔课上 ,有一个场面给我震动不小 ,让我出乎意料。一位教师讲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课文、讲故事、质疑、解答……教师组织、参与、指导……课已近尾声。教师 :我们认识事物不能象青蛙那样坐在井底看天、目光狭小。如果让青蛙跳上井沿 ,它能看到怎样的天?学生 :能看到很大很圆的天。学生 :天不定是圆的。学生 :老师 ,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还是圆的?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教师 :哦!这个问题可够难的 ,谁能回答?(全场静无声)学生 :天有十万八千里吧 ,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天边。(大家笑)学…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个课例——例1: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已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数学课,感到特别欣喜。课堂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特别强,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一再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兴致盎然,人人都在思考,主动去跟同学一起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找到了一种又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6.
笔最近听了两节六年级语课《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质疑,两个班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种上庄稼就一定能除去杂草吗?”(因为农村小学的孩子对农事并不陌生)两位老师是如下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青蛙与教师     
“青蛙与教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则寓言《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我执教过两次,也听其他教师讲过,学生最终都以“不要自以为是”的结论而结束对本课文的学习。可是偶然在《小学语文教学》刊登的一个教学片断中看到:学生说,青蛙也没有错,因为它并没有撒谎,看到天多大,就说多大,很诚实。面对全场愕然的这一看法,先不说作课教师令人叹服的课堂处理机智,谈谈我从学生的话中得到的一点启示。我区实施的“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启动至今,经过评价、帮助和研究,我欣喜地发现: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整堂课显现了教者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周密的教学设计。然而,由于教师没能抓住来自一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而失去了可使课堂大放异彩的一个亮点。课后,笔者重新拾起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做学生学习兴趣的引领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喜欢学习。邱学华是我国著名的数学专家,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有一次来万宁作报告,我去听了他的报告。他是研究数学的,他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六年级毕业班数学,这个班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列居全县第一,县教育局把他的教学经验做推广,组织教师们去听他的课。  相似文献   

20.
录听自己课苦练基本功□张玉宾(江苏通州市二甲中学226321)记得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的一次课上,两名学生突然争吵起来.一问,当场使我汗颜.原来,他们在统计我说“哎对”口语的次数上发生了争执:一位画“正”字记了28个,另一位默记了32个.两名同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