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志雄 《知识窗》2010,(2X):42-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大大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许多优秀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高校应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传统思路和体系的教育模式环境中,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需要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作用有效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性影响与排斥效果,作者在文中主要研究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提出了个人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微时代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顺应时代而生的课题。当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应用以其时尚便捷、平等开放的特征深受大学生欢迎,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和高校的主流传播方式。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微时代出现的新载体形式进行了概述,又从大学生、教育者和社会三个方面阐明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构建育人的公寓文化是高校公寓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探讨学生公寓管理的育人功能,成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江冰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17-218
在讲求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校园的今天,重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适应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依据时代特点,重视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而探讨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运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时,必须要融合当下文化特征,以文化视野对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加以进一步创新,在尊重学生文化传承主要载体地位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以通过对文化的深刻认知,以文化为隐性教育基础,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今主流文化观念,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加以不断创新,以此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用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俊 《科教文汇》2012,(31):13-13,3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联系教育主客体的中介,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载体为基础,以现代载体中的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为主形式,以大众传媒载体为发展方向.新形势下,应立足并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有效利用网络,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载体.  相似文献   

9.
梁爱婧 《科技风》2014,(14):199-200
微博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发展新契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微博本身的互动性、便捷性、自主性,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灵活性、针对性,但微博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通过树立微观念、搭建微平台、提高微素养这些新路径来充分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际遇之下,和谐文化建设与研究已成为当今学界的热点研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必定会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而发生变化.因此,深入探讨和谐文化建设视野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学科建构、发展规律和结构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孙华编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的《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一书,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中心,以构建和谐文化为出发点,围绕着和谐文化建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详细论述,囊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过程及构建和谐校园等多个内容.作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汇集了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晶晶 《科教文汇》2013,(25):11-14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异同分析,进而得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构建校企平台,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知识产权实施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区域科技合作与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援藏是支援我国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西藏科技"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也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构建西藏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因而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通过近20年的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为:制定并实施科技援藏规划,构建可持续和长效合作的科技援藏机制,探索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立体互动模式,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援藏,推动科技援藏与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相结合。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的保障对策为:建立对口援藏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科技援藏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援藏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加强科技援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联合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援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创新过程的关系,认为创新需与教育结合,而教育本身也在经理创新的过程,指出了导致后现代科学现代化压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分析了德国体系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主要危机与改革的措施.文章指出每次危机的发生都带动了创新和改革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今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发展步骤,即所谓的"实地学习概念",文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块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