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相似文献   

2.
尹达 《考试研究》2015,(2):8-12
自主招生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却无法通过全国统考的优秀学生提供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自主招生联考的解体,标志着我国自主招生由"联盟时代"迈进了追求公平、公正和效率的"理性时代",使"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成为自主招生招考对象的考录标准和永恒追求。为此,在制度设计上要坚持针对性、自主性、科学性和担保性四大自主招生原则,宜采取"考核+面试"的形式;通过划分等级,给予"直接录取"、"上线录取"和"达标录取";通过建立"主体联管合作担保个人责任追究制",建构完善的高校自主招生考录机制,实现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教育资讯     
杨俊 《考试》2014,(10):61-61
<正>上海2015年自主招生统一安排在高考后进行,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相关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并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校要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方案》规定,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探索自主招生制度改革12年来,被冠以"小高考"、提前"掐尖"的工具等名义。2015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发生重大变化,其定位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重在选"特";取消高考前测试,基本切断高校提前"掐尖"的路径;高校积极探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最终达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并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显然,大学招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如何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目前各高校较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西安交通大学通过认真剖析挖掘创新潜质并建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多元选拔人才的招生模式。  相似文献   

6.
2012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采取独立招生与自主招生北约联考同时进行,选拔内地优秀学生,主要面向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并参加2012年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想报考香港大学的考生也可通过北约招考平台报考港大。北约联考报名2011年12月18日晚上10时结束。申请者需登录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报名平台,选择香港大学作为自己的报考志愿。港大将根据考生报名材料进行  相似文献   

7.
国内     
贯彻教育部高校自主选拔指导意见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刨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3月29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杜玉波指出,  相似文献   

8.
2013年。教育部关于自主招生的指导意见呈现出几大变化:1.招收对象范围强调学科特长和培养潜质,少见全面发展的用语:2.笔试科目减少,限定在两门以内:3.大部分高校按照学科大类选拔录取。2014年自主招生工作即将启动——  相似文献   

9.
正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三年来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不断调整,主要涉及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细节性和操作性问题。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在"变"中也有"不变"之处,主要是选才效率优先的初衷。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改革首先要抓住不断提高科学性这个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公平尤其是城乡公平问题,此外,保持自主招生联考的稳定性也是当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自主招生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经历了十年的摸索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的招生实践应以选拔"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人才为定位,坚持选拔对象、方式、范围的"特招",中学、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实现自主招生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正在酝酿的自主招生联考机制,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认为。自主招生的核心特征是大学的自主性,自主招生是由学校培养理念来决定大学的选拔方式。不同学校的培养理念,导致了不同的考试形式、时间和地点。如果仅通过一次院校间的联考或者是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是为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一种考试制度。为择优选拔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人才,这种考试基于中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学科的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2013,(3):16
南理工2013年自主招生,着重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考生。四类特长生可申请南理工自主选拔录取。一是数理化生信息特长类,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赛省级赛区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或不同学科两个三等奖的考生,或某一学科成绩特别优异的考生,或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冬令营、夏令营并获奖的考生。二是文学特长类,高中阶段发表过文学作品或在有关文学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5,(6):9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方案有重大调整,成绩排名不再作为报名条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往年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某一个联盟中的几所学校,2015年自主招生"北约""华约""卓越"等联盟已取消。招生专家认为,今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安排较集中,考试形式又有调整,不建议考生"多头准备",报名前应锁定目标学校。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自主招考、统一招考、自主招考和大学联考并存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立大学一直秉持选拔国家精英、促进公平竞争的基本理念。影响大学考试招生理念形成的因素不仅有学校的办学宗旨,还包括大学管理者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考试招生理念影响着学校的招考实践,对当前大学自主招考改革也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国内部分大学宣布建立自主招生联盟,联合考试,成绩共享。由此,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围绕联考的讨论与激辩也是此起彼伏。联考究竟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创新之举?还是迷失方向,进入改革误区?这就需要基于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四大大学自主联考联盟的形成,讨论了大学自主联考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大学自主联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两种“自主招生”改革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部分高校面向考生自主招生,开放式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大突破,为今后各校自主招生或若干院校联合招生探索了一条新路。赞成教育部在部分学校试行的自主招生制度,但不赞成对学生进行层层考试;实行保送生制度,对选拔有专长特长的优秀学生具有积极意义,但应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克服不足之处,逐步探索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保送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思懿 《考试周刊》2012,(16):151-152
在我国,高考制度曾长期最大限度地保障着人才的公平选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已不断凸显,"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机制和"大一统"的人才选拔模式广受诟病。自主招生顺应时代潮流出现,则成为改革高等教育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高校自主招生开始出现由单兵作战到结盟作战的现象,但目前高校联盟还存在着众多缺陷,例如"联考"操作流程不透明且缺乏机制保障,联盟内规则不统一且步调不一致,各高校之间有抢夺生源的不良竞争倾向,等等。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可以保留两三种自主招生联考,并一定要由第三方来命题考试,自主招生需要真正的社会化,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联考的考查内容和考试制度。如今的高校联盟急需改革,如何完善高校联盟,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影响着高考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保送生、高校少年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招生等考试招生政策,成为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补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关键是要在招生录取方式上处理好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的关系,在选拔标准上兼顾全面发展与学科特长,在选拔主体上促进高中学校与高等学校的协同,在选拔时点上实现早期识别与动态筛选的结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需要重新审视社会正义理念,完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持续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