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学校校训“诚、勤、朴、爱”贯穿于课程文化之中,是学校的办学之本,校训“诚、勤、朴、爱”所折射出的育人之本是“立德树人”,体现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人本理念.所以学校在课程中积极实践以校训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追求朴素、自然、和谐的课堂文化,注重学生的有效训练,通过构建实施“练习型课堂”,以此来完善学校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
这里的“前”是指学校的前勤教学,“后”是指学校的后勤服务。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是科研和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蓝,要出成绩,要出成果,要出人才,光靠前勤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正确认识后勤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研论坛》2013,(1):F0002-F0002,F0003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百年同小秉承“诚、勤、朴、爱”的立德之本,开拓“智、勇、创、悦”和谐发展,着力打造“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悦本教育体系,深入推行“悦动课堂”教学实践,坚持以儿童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面向全体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刻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概括,比较集中地阐发了道家的“无”和“朴”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道之本,人之本的地位,强调遵循自然之道,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根本追求,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提出的道家至德、至道、至治、至养、至美之理想境界,对提升当代人的人生境界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建华 《上海教育》2008,(24):50-52
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所学校立校之根基,是学校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也是形成学校特有精神之所在。一百多年来,从务本女塾到务本女中,从市二女中到市二中学,学校几易其名,校舍几度搬迁,但从学校早期校训“勤、朴、勇、诚”体现的学校传统,到现在务实、进取、勤奋、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学校文化,市二中学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相似文献   

6.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1-1,F0002,F0003,F0004
晋江毓英中心小学创办于1891年,是一所承载着优良传统的老校。学校秉承“勤、朴、诚、毅”校训精神,以“文化立校、团队兴校、特色亮校、科研强校”为宗旨,以“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拼搏精神,先后获得福建省“示范小学”、“教育先进单位”、“楹联教育基地”、“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义务教育标准校”、“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所学校需要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一所学校来说.人、财、物、校舍、设备、图书、课程、文化、环境、特色、科研、政策、观念、机遇、创新……可以说一样不能少.样样都重要。但是,如果必须做减法.只留最重要的三样.这三样究竞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钱”、“人”、“精神”。某种意义上,钱+人+精神=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是“法古两等学堂”,1904年由金启生创办。建校之初,校训“朴诚”二字就高悬学堂正中,两侧的短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育人,促进生命自觉。百余年来,“朴诚人”在一脉相承却又历久弥新的“朴诚”文化田园中精心耕耘,探索出“朴诚立品、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锤炼管理团队“朴以至简、诚以为正”之品、教师团队“朴以至真、诚以为爱”之品、朴诚学子“朴以至情、诚以为智”之品,敦促每个“朴诚人”做到“朴素不伪、崇尚理性、怀揣理想”“诚实守信、真诚热忱、精诚不谢”,朴以至真,诚以至实,在成事成人中共进,在成长成功中共长。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的真谛是什么?有人说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是“勤”,“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勤动腿”。而我,一个普通的班主任,把对班主任工作真谛的理解概括为四句箴言: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叶叶红 《云南教育》2005,(17):45-47
“爱,是事业杠杆的支点”,即事业的成功无不立足于“热爱”这块基石之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倾注自己的心血,才能潜心研究,锐意创新,才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而“热爱”的前提又来自于对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即所谓“知之越深,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干之越诚;干之越诚,效果越好”。在我担任的九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认为,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桥梁,如果离开这个桥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学校地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同里,著名爱国教育家金松岑于1902年首创的“同川自治学社”和传任薪先生创立的“丽则女校”是学校的前身,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先生题写的“诚勤朴爱”四字为学校校训。一百多年的校史,留下了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之本以及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学校坚持“同川校训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积极倡导平等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师生和学校发展为主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羌杏凤 《生活教育》2009,(11):27-29
我在罗溪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工作的十年.遵循着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以“师陶”为特色,以课题为引领,扎实开展“做中学”研究,从“十五”期间的省级课题《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到“十一五”期间的国家级课题《开发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努力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走出了一条创建科普特色学校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中华民族德育的根本。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离开孝道,其他的教育将大打折扣。因此,我校提出“以孝立德”的口号,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从“孝敬父母”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境界,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礼仪教育,以孝促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
梁素阁 《河南教育》2010,(7):106-106
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在“勤”字上下工夫,只有“勤”字当头,其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得心应手。素质教育之花才会处处开放。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中学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雅礼中学:公、勤、诚、朴长郡中学:朴实、沉毅长沙市一中:公、勇、勤、朴湖南师大附中:公、勤、仁、勇明德中学:坚苦、真诚周南中学:诚朴、健美、笃学、奋进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长沙古城的西牌楼,坐落着赫赫有名的长沙四大名校之一——雅礼中学。该校得三湘四水之灵气,取欧美文化之精华。百余年来,她遵循“公、勤、诚、朴”的育人理念,秉承“奋发精神,担当宇宙”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育出大批人才,而其中的优秀学子更是灿若星河。  相似文献   

18.
木斋中学沉淀着“诚、朴、勤、勇”的“木斋精神”,激荡着“木斋人”教书育人的满腔热情。新时期的“木斋人”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科研引领,树立过硬的品牌学科,  相似文献   

19.
学校应该成为文化滋生的地方,但是校园文化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所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内外环境、文化传统,在长时间思想精神引领与实践变革中创生的。我们无锡市广勤中学的“勤”文化,就是历经半个多世纪,由一代代平凡且执着的广勤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生的,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底蕴,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有着我们共同的育人追求,那便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学校文化精神,那便是我们“勤以至广,勤行天下”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