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寓于情趣。有意境优美、琅琅上口的诗文,有充满哲理、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课文作为朗读训练的凭借物,更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附依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因此,对课文的朗读,恰似在聆听一声声情  相似文献   

2.
师:《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即将毕业之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丽优美。每次读这篇课文,总能勾起我对小学生活深深的回忆。其实,同学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我想,这篇课文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尽情地感受、动情地朗读、深情地回味。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随时圈画深受感动的语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语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的目的。朗读是一篇课文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设计教学语言,特别是对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怎样考察一个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是否透彻的理解呢?那么就请他朗读课文吧。如果学生能用恰当的感情将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 ,就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真正领悟课文了 ,理由如下。其一 ,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读不出课文内在的情感的。其二 ,没有对字词句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对其中重要的词句含义都领会不清 ,就不可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其三 ,每一篇课文就是学生的精读范本 ,没有悟出课文独特的语感 ,对语言的形象、意蕴和情趣毫不知情 ,更谈不上用朗读技巧来增强表达文章的感情 ,即感情…  相似文献   

5.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著重谈一下朗读在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朗读有窍门     
杜宇 《英语辅导》2016,(2):46-49
自打学习英语以来,我们已经朗读过无数篇课文.原因无他,朗读对于学好一门语言至关重要.就连中考口试,也专门设置了一道朗读关,要求同学们能比较流利地朗读或模仿一篇学过的课文或者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材料的内容. 有些同学就纳闷了,明明我每个单词都读得很标准,怎么读起文章来就各种不顺畅,听起来很别扭.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朗读的窍门.朗读并非简单读准单词就可以了,它需要你划分好意群,读准语调、重音和连读等.  相似文献   

7.
每教学一篇新课文,教师总少不了要把课文朗读一番。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节课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能用标准普通话去朗读教材中的课文,且发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学习交流心得,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学习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朗读是阅读课文的一个高级阶段,它必须通过对一篇课文内容充分地理解、对课文发展脉络准确地把握、对课文中感情色彩正确地感悟、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细心地揣摩之后才可能将一篇课文朗读好。因此朗读训练对中师生语文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师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如果教师能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朗读技巧上给…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教学手段。我认为朗读教学要具备有效性,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声情并茂地表情朗读,还要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原因,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朗读教学的现象。以笔者所教班级学生为例,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但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的同学可以说寥寥无几。主要表现为:一是朗读时语调平淡、表情漠然。有一词一顿地拖调子的,有词语连成一篇无停顿的;学生仿佛不是在读精妙的文字,而是在做机械的发声动作。无重点字词的重读,无情感的起伏,无论是热情的赞颂、委婉的抒情、愤懑的表达,都用平平淡淡的语调。二是添字漏词,磕磕绊绊听起来很吃力。究其原因,是应试教学观念导致对朗读教学的不重视。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后,几乎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指导朗读,优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某外地名师来我区上课,上的是《黄果树瀑布》一课。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节奏铿锵,非常适合朗读。却未曾想,课上近二十人次的朗读,竟没有一人做到正确、流利,更别说入情入境了。添字、漏字、白字层出不穷,让我们本地老师无地自容。倘若平日课上能书声琅琅,何至于此!  相似文献   

15.
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每接一个新班,常感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尽如人意,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就连唱读、顿读,添字、掉字,句子读不通顺的现象都屡见不鲜。课文都读不好,其他的岂不免谈?于是,我的语文课就从抓朗读入手。一、课前预习——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充分感知、领悟。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但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书。朗读课文的目的内涵丰富得很 ,教师必须努力创出新意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 ,在初步朗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轻声等字音。要求做到“声音响亮 ,不误一字 ,不少一字 ,不多一字 ,不倒一字”。2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训练学生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 ,为理解词句的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3.指导学生读出肯…  相似文献   

17.
教课文,要牢牢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主心骨。培养语文能力,涉及到培养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任何一篇课文,都隐含着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素,但是教学时不可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个重点目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朗读这个重点设计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之一,具备有感情的朗读是小学生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朗读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它是集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方式,是学生的课文学习由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外在的意思到内在的详细而全面的感知。为此,抓好语文课堂的朗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之一,具备有感情的朗读是小学生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朗读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它是集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方式,是学生的课文学习由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外在的意思到内在的详细而全面的感知。为此,抓好语文课堂的朗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