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体验到焦虑。焦虑对学习活动的作用受焦虑水平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正负性质。适度焦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本质,学习活动就是体验适度焦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调节学生适度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很大的感受,就是高中的学生到了高二,有的甚至是在高一学习函数的阶段,数学学习的能力就开始出现分化,有的时候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甚至害怕数学,致使这些学生数学成绩渐渐下滑,数学学习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家长很是恐慌,学生也很恐慌,学习力不从心,产生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3.
程盈 《林区教学》2023,(3):73-77
焦虑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影响因素。采用Horwitz等编写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FLCAS),从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面评价焦虑以及课堂其他焦虑维度探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水平在年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英语学习焦虑水平较高,高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尤其体现在负面评价焦虑以及课堂其他焦虑维度上。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学困生相对来说更严重一些,焦虑类型主要有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交际焦虑三种,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38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考察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程度及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确实存在且焦虑水平接近正态分布;焦虑类型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交际焦虑;焦虑水平与性别因素无关但与性格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而语言焦虑可大致分为三大方面: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本文通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分析来考察学生的这种语言焦虑与教师的言行存在着的相关性,以及教师应采取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促成的.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自尊心.对模糊性语言的容忍度,冒险精神及竞争意识;外部因素则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交际焦虑,考试焦虑.文化休克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焦虑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高职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语言焦虑现象,而语言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尤以交际恐惧最为明显。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采取措施来缓释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相比于传统教学环境有所降低,尤其表现在听说训练和课堂交际活动方面。同时,研究还表明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仍然普遍存在。基于调查分析,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和降低焦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凌湘春 《成才之路》2009,(32):88-88
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长江大学6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的焦虑度和自信心,并就焦虑和自信对语言水平的预测力做了相应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焦虑,有明显预测力的焦虑因素分别是交际焦虑、测试焦虑、负评价恐惧;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自信心,有明显预测力的自信因素是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Horwitz等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对某省级示范高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在四个维度(听说、负评价、考试、课堂环境)英语学习焦虑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总体焦虑状况是令人欣慰的;高中生的焦虑程度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男女生的焦虑在不同年级各有不同,总体上女生焦虑程度重;在四个维度中听说焦虑程度最深。并就如何调控高中生的焦虑水平、降低听说焦虑、减轻负评价焦虑、克服考试焦虑、减少课堂环境焦虑等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Horwitz等人在1986年制定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针对创新实验试点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仍然大范围的存在,集中在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外语学习课堂焦虑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主要情感障碍。以常州地区3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在外语学习课堂中的焦虑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优生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学困生;交际畏惧是高职学生最大的焦虑问题;女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高于男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由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外语教学的人文性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徐晓莉 《海外英语》2014,(11):69-70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is a negative emotion of fear or apprehension occurring i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The author made a research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sources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相似文献   

15.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华东政法大学和台州学院两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调研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两类高校的英语焦虑水平有显著差异且主要表现在英语使用焦虑、负评价恐惧和课堂焦虑三个方面;2、影响台州学院学生英语焦虑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效能感低、英语学习动机弱、移情能力差等学习者个体因素和以课堂活动、教师为主的外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况新华  吴紫娟 《海外英语》2012,(1):105-107,109
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因需要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词汇这一关键领域。基于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分析词汇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激励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戴安  甘田 《海外英语》2014,(16):16-18
Language anxiety is a kind of apprehension occurs when student need to perform oral English.Many researchers agree that language anxie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nglish learning.This thesis is going to test 80 students from Bordertown high school,Hunan Province,to uncover the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o surve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xiety and oral English performance,and to give inspiration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18.
由176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泛读英语课堂上的焦虑状况分析得知,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上泛读英语课时会感到焦虑;在四种类型焦虑中,学生的交流畏惧分值最高,其次是负面评价焦虑与考试焦虑,学生对泛读英语课程本身并没有感到过于焦虑;焦虑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焦虑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泛读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  相似文献   

19.
甘南藏族学生英语课堂焦虑调查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了藏族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的特点。结果显示:交际焦虑和听不懂焦虑的程度居引起焦虑各类别之首;初中、高中学生的平均焦虑指数高于大中专学生;男生的平均焦虑指数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20.
Comparison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levels of Puerto Rican college students with U.S. mainland students indicate the Puerto Ricans are much less apprehensive about communication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than are the U.S. students but are much more apprehensive about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Addition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pprehension in a first language is a much better predictor of apprehens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an is self‐perceived competence in that second langu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must be addressed by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if students are to be taught to be truly bilingu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