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人乃万物之灵,儿童更是充满了灵性。那么,当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的回答而惊喜,当你为他们造句时“鱼从水中游过,水很活泼!”的妙语而感动时,你是否会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灵性逐渐地减少了。他们的作文中,也越来越少地听到他们灵气十足的话  相似文献   

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总是反应慢、做事磨蹭,妈妈们经常会说“准备离开哆!”“怎么还在玩?现在都几点了!”“好了没?要走了!”。可到底是你太急?还是孩子太会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偏重于社会正统观念的传授和理性的分析,漠视对学生灵性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具备“言我心声”、“我手写我心”的能力,所说所写不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而是小大人式的“套话”和“废话”。语文教学,能否把孩子教得更聪明,关键取决于对孩子灵性的培育和激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性呢?  相似文献   

4.
一位家长利用《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卧冰求鲤”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结果孩子不屑一顾,抄着手说:“别讲了,这孩子有毛病啊!烧一壶开水一浇不就行了吗?弱智、傻子!他妈也是,病了还吃鱼,真馋!”’  相似文献   

5.
朱炜 《学前教育》2009,(6):24-24
在小班数学活动《喂小动物》中,张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动物卡片:小狗、小猫、小羊、小鸡,还准备了相应的食物卡片:肉骨头.鱼.小草.小虫。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大部分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给小动物喂相应的食物。边喂边说:“小狗,我喂你肉骨头!”“小羊。我喂你小草!”……张老师来到成成的身边,发现小狗图片的面前放着很多食物卡片。有肉骨头、鱼、小草,“成成。你为什么把肉骨头、鱼.小草都送给小狗啊?”成成点头说:“妈妈说不能挑食!什么都吃才是好孩子!”“可是。你把食物都送给了小狗,那小猫、小羊、小鸡没有了食物吃,饿了怎么办啊7”成成看了看动物图片,又拿起小虫子卡片分别送给了小猫、小狗、小羊、小鸡,周围的孩子也纷纷效仿成成那样喂起动物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您会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6.
谭亚明 《江苏教育》2006,(9B):38-38
曾听过一堂美术公开课《鱼》,深有感触。 这是一堂为低年级学生准备的美术课。课的开始,老师以简短的录像让学生感受了一下海底的风光。“在海洋的深处,有许许多多奇怪的鱼,有很多都是我们没见过的……下面,老师来做个实验。”老师拿出一张白纸,开始随意地撕开、撕碎。长方形的纸。一会儿就成了一堆奇形怪状的碎纸片。他随手从中拿出一片,用水彩笔添了简单的两笔(鳃和眼睛),就成了一条鱼。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充满兴趣地看着老师完成这一切。老师向孩子们展示这条奇形怪状的小鱼:“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鱼!”“可是为什么没有老师刚才给大家看的录像上的鱼那么漂亮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更漂亮呢?”学生回答:“可以给鱼增添花纹。”“可以把你会的花纹画到黑板上来吗?最好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老师邀请学生上讲台自由画各种花纹。  相似文献   

7.
孩子:“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什么事情啊?”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什么时候?”孩子:“刚才。”竺爷爷:“是第一朵吗?”孩子:“是。”这段话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的片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给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8.
毛波 《山东教育》2014,(5):33-3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教孩子写作文.我也经历了很多困惑。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几乎感受不到孩子应币的灵性与活力。孩子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如何才能让学生的笔下生出充满灵性的花朵呢?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孩子的思考 没有多少人不喜欢小孩的。别人的孩子和你玩,你觉得很快乐,你说这孩子真可爱,真活泼,真聪明。“好孩子,告诉叔叔这是什么?对,是个皮球。”皮——球。再说一次。皮——球。对!这孩子这么小就懂说话了呢!多聪明!长大了一定成就非常,你说。这些很有可能是不经大脑的客套话。但你和小孩相处的几分钟真的会很快乐,科学家说是自然的反应,是进化的成果。你再看电视上放的生态节目。看!动物也会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母牛舔小牛叫“舐犊情深”。想到了这点你晚上或许会想不如今晚改吃鱼算了。连畜牲都懂得关爱后代,照料下一代不就是天经地义的吗?对!但……  相似文献   

10.
小女孩拿着风筝哭丧着脸,“爸爸,没有风,风筝放不起来!”爸爸说:“没有风?你自己不就是一股风吗?”“我自己就是一股风?”“对呀,你跑起来,不就是一股风了吗?”在父亲的指导下,孩子快乐地玩着风筝,尽管没有飞得很高,但还是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很多孩子失去了用童心观察事物和用文章表达心声的灵性和能力,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废”一类的话。我们的学生在传统的“编造故事”的作文模式中,“中毒”太深,中小学作文已经严重“贫血”!  相似文献   

12.
一、没考第一名朋友带孩子到我家玩,我和家人逗她:“婷婷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刘小雨抄了,得了第一名!”“你评上三好学生了吗?”“妈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13.
“还想不想跑?”“想!”孩子的回答很干脆!“我们很无助。我们想的只是回到父母身边。”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潘明这样写道:“这里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就是一个监狱”,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11阿,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5.
令人深思的一幕 一天,我听到邻居在责问刚放学回家的孩子:“你怎么这么差?考了这么低的分,难道你天天上学就是为了拿个不及格吗?”孩子委屈地说:“这次我努力了,可是……”“可是什么?”孩子还没有说完,就听见母亲的喉咙一下子响了起来,“小军上次和你考得一样,这回人家升到了前十名。而你不但没进步,还落后了。你不感觉丢人。我还替你丢人呢!看来你真是没出息了!”“我跳绳优秀……”“你还犟嘴,跳绳优秀有什么用?”一阵阵的责骂声和孩子委屈的哭声陆续传来……此情此景,令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6.
沈莹 《山东教育》2008,(9):37-37
如果被问道“你觉得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想必大家都会说:“锦衣美食,当然幸福!”我在想,真的如此吗?我们有没有洞察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大家都懂得幸福不完全来自物质的丰富,孩子就仅会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吗?精神世界的满足、愉悦、自信以及成功感才是幸福的根源,对于孩子也是如此。试想:总被“不许动”“不许跑”“不许说话”这等等的“不许”捆绑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问题是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吗?爱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吗?爱是万能的教育金钥匙吗?不是!决不是!爱决不是教育的全部。高尔基说:“单单是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鸭头     
“妈妈——”“干嘛?”“没脑子!”“嘿!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妈妈气呼呼地从房间里跑出来。“我是说这鸭没脑子!”我指着盘里的鸭头解释道。  相似文献   

19.
杜桂芹 《小学生》2010,(8):43-4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发出过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灵性中的真善美。然而读读现在孩子的作文,却难以察觉到那份可贵的天性。字里行间,难以触摸到纯洁无暇的童心。在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里,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单调乏味的,几近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束缚了童心,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放飞、驰骋。  相似文献   

20.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跳的,现在却常常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