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它包括了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语文教学的总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现结合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谈如下几点体会:一、注意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因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关键。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有很多,只是我们不用心观察而已。所以一旦写作时,很多学生就挖空心思去编造,作文写得不具体、不生动,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的视角扩展至各个方面,如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乃至看电影、电视、报刊等。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外,教…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家庭生活,激发作文真情;感知学校生活,更新作文格局;感知社会生活,丰富作文内容;感知世界形势,提升作文品位.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到作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来讲,作文教学的确是一道难题。我们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去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在作文这道难题上多钻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些素材,一定会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4.
阅读积累可提高语文素养,练笔可提高作文能力,认真观察则能提供作文活水。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积累,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练笔,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作文.本人从引导学生开掘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的角度去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解决内容问题对小学生作文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常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学生“送米”引导学生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亲自去参加一些有关作文内容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当作作文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记一次课外活动》,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去放风筝。当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不得不掉进只追求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怪圈中,我们看到的作文几乎是“千人一面”的文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的写作要有个性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激励写自由文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笔者就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巧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在学生的眼中,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是,正是因为太过熟悉,学生往往对此熟视无睹,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生活中的闪光点,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相似文献   

9.
石荣良 《小学生》2013,(9):109-109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  相似文献   

10.
潘爱华 《语文天地》2012,(16):63-64
很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种抱怨揭示着学生作文的弊病,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学生作文弊病出现原因进行思考。其实,学生生活单调,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会使学生作文去弊生新。我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寻找作文素材,完成了"描写春天"的写作教学任务。一、引导学生在诗文中寻觅"咏春"素材读到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会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描绘生活的习惯,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思考,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以,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凭借教材,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3.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想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对作文教学来说恐怕是行不通的。那么作文教学究竟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此外,还要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把自己读来的"经验"咀嚼消化。再经过一个"改错"的过程,也许你会发现作文就是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学表达的综合能力的实践,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做到以读促写,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一、学习观察,抓住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更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作文长期以来是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夯实写作基础,设计多样的方法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表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18.
陈霞 《考试周刊》2007,(6):76-7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老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教授他们写作的技巧,从而充分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深入社会了解现实情况,从而获取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带入到写作中去。在学生充分的扩充知识库后,利用吸纳的知识主动地去写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维真 《现代语文》2007,(1):103-104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开放的,习作过程应是充分自由的个性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学生生活、情感、语言积累外化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它也是学生自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过程。习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媒体”,而非“枷锁”,我们要凭借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了解生活、认识社会、掌握知识、升华思想、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内外沟通,前后促进,学科融合的开放的作文课堂,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思维碰撞、兴趣激发、吸纳与表达互为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