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当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看初中数学教学时,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也会有一些新的思考.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解决,会发现,要想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就必须追求情境与数学知识建构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研究情境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规律.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创设情境,然后反过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累积、数学思维尤其是问题解决思维的发展,当然也可以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韩颖 《数学教学》2004,(4):19-21
众多的数学问题中,文字题因其常常伴有一个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情境而成为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然而“文字题在数学教育中通常被认为是对学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Bernardo,1999).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解文字题通常会有较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认  相似文献   

5.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具体生动、形象化的情境。这样能够启发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建构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形式,另一方面建构知识的意义连接。美国哲学家兰德指出:所有的概念最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验课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以下途径:一、从复习旧知识中创设问题情境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在情境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实际问题。从问题情境趣味化、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开 放化这三个方面入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 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促进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带动学生快速进入数学课堂,帮助学生融入生活中,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感觉枯燥无味;有效的问题情境围绕目标而出现,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不自觉地突破重难点;借助各种方法途径、技术手段,优化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体味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始于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世界,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因此,在新课改中,积极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但如何创没有效的问题情境,则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建茹 《陕西教育》2008,(10):62-62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现实中抽象数学知识,在社会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握生活中的数学,学会数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8,(47):44-45
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数学教学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其促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将静态的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将抽象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的感知之上。通过对生活问题情境的理性思考,探索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操作层面。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走进现实生活、捕捉生活素材,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要想让数学建模素养真正落地,教师必须研究数学知识是如何发生的,必须思考在学习某一具体数学知识的时候,有哪些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就是一个关键要素,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就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也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能在问题情境中萌芽,数学建模能力能在问题解决中培养,数学建模素养能在问题反思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吴雪梅 《甘肃教育》2010,(17):55-55
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工具,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从四个环节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学习心理、思维认知方式和水平,以及教师对情境创设、教学指导、解决策略的把握,是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教师应该重视问题情境模型的构建,着眼良好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细化评价标准与策略,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将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及生活实际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