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职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笔者选取四所高职院校的4814名2008级新生,运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结果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新生中的各类特殊团体,充分考虑性别、城乡、专业等因素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有区别、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娟 《文教资料》2006,(30):61-63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采用UPI调查表对2005级所有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呈两极分化状况;有“既往病史”与“精神遗传史”的群体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情绪”“交往”与“自卑”三个方面;另外,只有3.0%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基于以上情况,结合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建议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新生系列心理主题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营造有益于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四个方面来对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工具,对本院296名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将SCL-90测查值与普通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生源学生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高职护理新生的九个影响因子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且有极显著意义(P〈0.01);普高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均高于中职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结论:高职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渤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寻找影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为学生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卫华 《考试周刊》2011,(44):180-182
本文采用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院2010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总体状况、关键项和附加题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对策,旨在为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冬梅  潘红宁 《考试周刊》2009,(35):191-192
为了解卫生类高职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性别、城乡差异,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作者采用UPI量表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557名2008级新生进行调查.发现卫生高职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UPI测试和约谈方法,通过对我校07级新生心理健康的测查、筛选等,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新生短期内自我调适、自我成长的能力及其这种能力增长的途径。调查发现:一类新生中,经约谈筛出A类21人,占被测总人数的1.52%,B类71人,占被测总人数的5.14%,高职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习与积极参与多元活动是高职新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及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主要途径。针对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特点,本文提出全方位多维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构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升新生自我成长能力并重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多种变量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2052名高职新生进行施测。结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焦虑、人际交往、强迫倾向上;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关系;新生如何看待自己被录取的专业和愿望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民办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UPI对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09级全体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着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情感不稳定等原因。为此,文章对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有关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对239名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新生SCL-90除了“恐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强迫因子分高于女生,有显著差异。高职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良好.积极。针对高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提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健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新生自身状况、高职院校软硬件条件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高职新生学校认同感的建立。加强团学工作建设、奖助学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改进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增强高职新生学校认同感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4012名新生SCL-90测试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012名2008级高职新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得出相关结果,对掌握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参考价值,同时还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思考。普查结果表明,问题检出率为13.2%,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外,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新生连续三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性别和专业类别差异。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原因有自我心理冲突、教育与家庭环境、不良人格等因素。研究认为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构建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某高校04级和05级高职高专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两个年级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达到44.86%和48.33%,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新生不健康心理将对他们当前的学业和未来的择业、就业带来极大危害。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积极倡导高职生自我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生活。全面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为高职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当前高职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出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校2011级各专业的2858名新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在环境适应方面还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开展与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晋中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2823名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调查对象各项目因子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均分都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排在前5位的是:恐怖、躯体化、敌对、精神病和焦虑。本文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和改善新生心理健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L.R.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赣中南地区2116名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男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8岁为分界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城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高职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提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准性。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某高职院校两届新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论:(1)与高职学生常模相比,广西高职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2)广西地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民族和升学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建立心理档案,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挥联动效应;重视差异,定制个性化育人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采用潜在转变分析,使用SCL90对1694名高职女大学生做18个月共计3次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高、中、低三个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同时,随着入校时间延长,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向好,中等心理健康组和低心理健康组均有较大概率向心理健康高一级组转化趋势。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从入校适应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