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世的《金瓶梅》刊本,可大致分为三种: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传为明崇祯间刊《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本。其中《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与词话本《金瓶梅》相比较,又称说散本《金瓶梅》。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对此书是这样著录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图书馆藏有两部《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称之为上图甲本、上图乙本。文章就这两个本子的插图、卷题、内容文字、评语诸方面对照各种流传版本后 ,肯定这两个版本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5.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它的宝贵价值已为中外许多学者以及研究著作和辞书所肯定。《金瓶梅》面世后,一些续作连连写出,接踵而来。清人丁耀亢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写出了一部《续金瓶梅》;到了康熙年间,四桥居士将《续金瓶梅》删改为《隔帘花影》,全称是《新镌古本批评三世报隔帘花影》。这两部书都是刊刻的了。大约从嘉庆末至道光元年(约1820——1821年),讷音居士写作并完成了《三续金瓶梅》。但此书只是手抄本,从未付刻过。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就弥足珍贵了。及至民国四年(1915年),有一种小说名为《金屋梦》者,在《莺花》杂志上连载,后抽印成单行本,署“编辑者梦笔生”。这实  相似文献   

7.
从“金瓶梅现象”到“贾宝玉情结”──中国古代性意识之美学嬗变李建中关键词金瓶梅;贾宝玉;性意识;美《金瓶梅》首次刊刻于明万历年间,它之前有“三言二拍”,之后有《聊斋志异》。这些作品均因过多过露的性描写而招来诸多非议和攻讦。以《金瓶梅》为首的一批明末清...  相似文献   

8.
《续英烈传》成书于明代末年,是一部讲述皇宫权斗的历史演义小说。此书版本众多,文章将三十四回本系统的六宜堂本、励园书室刻本以及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二十回本系统的新镌秘本进行比较研究,以辨三本优劣,并通过绣像插图、梓刻流传等状况论证六宜堂本应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励园书室刻本应在其后,而新镌秘本出版时间则应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同时推论得出二十回本系统成书更早,应为三十四回本之源头之说。研究对现代出版的《续英烈传》各版本中的讹误也有一定的校正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03-111
窥探,包含了偷听和窥视等过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窥探情节的出现往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金瓶梅》设定的偷窥行为有四十余处,而明崇祯年间刊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的插图展现窥探主题的也有十五幅之多。本文拟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中的窥探场景入手,探究相关插图的表现形式,分析窥探场景的空间分割特点和插图叙事视角,找出窥探场景插图的创作规律,并且探讨窥探场景的图文关系,包括在情节描绘上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插图对文本的选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写定的时间,如果姑依“嘉靖间大名士”之说,则此书流传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再退一步,如果以现存最早的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金瓶梅词话》算起,流传至今,也已经有三百七十一年的历史了。在这四个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对此书的研究,恐怕要算《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的作者为最早。因为这个刻本不仅文字已经加工整理,而且已有了评语。从“词话”本到“批评”本,  相似文献   

11.
“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分别是词话本《金瓶梅》与绣像本《金瓶梅》第一回中的重要意象,它们的文化含义与文本含义隐含了小说两大系统不同的主题意旨:“虎中美女”隐喻词话本《金瓶梅》儒家“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持盈慎满”;“梦幻泡影”则隐喻绣像本《金瓶梅》佛家“万事皆空”的主张,突出一切虚无。两大系统主题意旨的差异提醒研究者研究《金瓶梅》应该明确地限定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玉娇梨》版本多种,孙楷第先生、柳存仁先生、郑振铎先生、杜信孚先生都有不同版本的著录。大连图书館编《明清小说序跋选》中录有“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本衙藏本”,据编者考云“是清初本”。以上各家著录,皆清代刻印本。今又见一部不见各家书目著录的“清聚秀堂刻本”。于版本面貌描述如次:全书分装四册,册各一卷。其中一、四册分别为1—4回、15—20回、二、三两册均各五回。头册白纸扉页作(玉娇犁袖  相似文献   

13.
《子不语》成书于乾隆后期,屡经刊刻,版本演变较为复杂,与“小说之禁”密切相关:乾嘉年间,禁例稍宽,《子不语》刊刻未受影响;道光、同治年间,禁例极严,《子不语》由“抽禁”到彻底禁绝;光绪年间,禁例虚设,《子不语》被广为印行;民国以后,禁例无存,《子不语》版本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4.
崇祯本《新刻批评金瓶梅》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该书的写定者、批评者及其与张竹坡《第一奇书》的关系等,进行了具体讨论与论析。认为:(一)沈德符、冯梦龙、李渔诸说都不能成立;(二)该书评点者对《金瓶梅》的思想认识、艺术体认等方面给张竹坡以直接影响;(三)张竹坡《第一奇书》大量保留该书评注的事实反映了两位批评家在小说艺术审美方面的相同与共通。  相似文献   

15.
明朝刊行的<金瓶梅>共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万历丁巳(万历四十五年)由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词话>,谓之"词话本";另一版本是附有插图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谓之"崇祯本".本文在"崇祯本"为"词话本"之改订本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为此,特将把"词话本"修改为"崇祯本"的作者,称为"补笔者".以往对这两种版本的比较仅指出:"词话本"的第1、53、54回在"崇祯本"中被大幅度修改;"词话本"中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章节在"崇祯本"中基本被删除.然而,经过这次再比勘又发现:"崇祯本"中有对"词话本"进行加笔的部分──虽然为数不多;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加笔部分的分析,表明<金瓶梅>由"词话本"向"崇祯本"衍进的方向性,并且可以用"合理化"一词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基础,同时参阅了一些明清小说,对《金瓶梅》的“被”字结构作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动词词义不指向主语的反向结构是在“被”字结构中各种成分相互作用下演变发展的结果。在明代,反向结构已发展得相当成熟。②非活体名词充当主语的现象在明代已经成熟。③表中性意义的“被”字结构在明代已经形成,其萌芽状态可上朔到唐代。④表被动关系的语法功能词在明代有六种词汇形式,其中以“被”、“吃”为多。  相似文献   

17.
田慧 《文教资料》2021,(3):41-43
《古文观止》是吴楚材、吴调候于康熙三十三年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本,自刊刻以来,广为流传,版本情况纷繁丰富。随着时间迁移,《古文观止》的版本和性质也随之发生演变。本文将其版本的流变分为三个阶段,即清刻本时期、民国刻本时期和新中国版时期,分别对这三个时期《古文观止》的版本、性质流变情况做简要述略。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诗集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时间不晚于庆历元年(1041),有《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李义山集》三种不同名称之版本,今均不存。根据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详细比勘和有关记载,现存李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相似文献   

19.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