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独特的教育遗产,它历时千余载,制度完备,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2.
我国书院教育的性质与精神探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析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兴衰史和书院教育的性质及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两个基础:本体基础和社会基础.书院存在的生命力在于学术自由的精神及其对社会需要的适应,这是书院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府州学及书院为主体的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中央统治者及地方官员、士绅的大力支持,在府州学发展的同时,官私立书院也得到了大量的恢复与兴办.江苏高等教育不但在规模上有了明显的扩张,更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在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上,完全由政府主导,府州学及官私立的人事权为政府所掌控,经费也大多由政府提供.在聘用师资的标准方面,较之前代明显提升;对学生的入学资格也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对学生实行分级管理,通过考试进行奖优惩劣.清代江苏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目标明确,围绕科举考课为中心的府州学教育与具有三重任务的书院教育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众多学术名师大家在清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奠定了江苏全国文化重省的地位,也造就了江苏全国科举强省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书院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史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制度.通过对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考察,两种高等教育制度办学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大学都有着民主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魏丹 《华章》2010,(17)
中国的书院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史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制度.通过对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考察,两种高等教育制度办学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大学都有着民主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历时的,其机构的演进也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脉络.在古代中国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往往由官学与私学交替主导,承担着"养士"的职责,形成松散联合的高等教育系统.进入近代,西学东渐,传统高等教育机构随之而变,新式学堂逐渐兴起,传统书院相继改革,书院与学堂相互融会,生成传授科学知识与传统学问的近代高等学堂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变学堂为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建立并确立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秉承高深学问理念、坚持民主管理制度的现代大学,完成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现代转型.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演进中坚持回应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在近代中国展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激进态势和优先特性.  相似文献   

7.
秦平  王敏  张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2):111-113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鏊与启迪。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并提出了书院教育思想对于更新高等教育课程理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教育史上,中国传统书院的出现,一开始作为民间学术传播、图书收藏的私人讲学机构,对官办学校起到了竞争、冲击、补弊起废的作用。明清时期,政府通过经费控制、人员任用等办法逐步加强对书院的控制,淡化了中国传统书院自由讲学、著述的学术特色,及至现代中国,书院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一种象征。作为文化传承机构,传统中国传统书院与现代西方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高等研究院,它们之间有何异同?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不同学术研究机构,中国传统书院与西方高等研究院是否有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在传统和现代化之间找到有益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开始,新设栏目《记忆》和大家见面了。开设本栏目的目的是展示历史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兴衰存亡及其浓厚的人文气息,以便高等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宋代的书院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故河南书院又成为宋代书院的中心和重中之重。陈平原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应从三个方面挖掘传统书院制度的现代价值:教育体制方面,应考虑私立大学和民间学会的贡献;教育理念方面,应重视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并打破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我们特别编选了宋代河南书院的整体介绍性文章,希望能给读者了解和借鉴传统书院的价值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到了清末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因素,书院由衰败转而变革,通过不同的变革方式,发展出近代高等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课程、机构、体制诸方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书院的官学化造就了书院一时的辉煌,也给其带来了致命的灾难,使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最终走向消亡。对书院官学化的过程、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当前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古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晶,它的精神以独特的魅力为后人所传承。现代国内一些大学中相继实行了书院制管理体系,既融合了现代学院制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得以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文化素养;又继承了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品格,使得高校在发展进程中各具特色。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向国际,"中国模式"的现代书院制如何进一步发展,才能为其所在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是推进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书院制度及其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缺乏良好的学术自由的气氛,重科研、轻教学等。而追溯我国的古代书院制度,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自由讲学、学术开放等特点依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特点、比较分析古代书院制度与当前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书院教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聚徒讲学为目的的书院始于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渤建立的白鹿洞学馆,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废除书院制度为止,共历961年.由于一部分层次较高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结构成份,我们在追溯中国古代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时,应该对书院藏书进行专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祭祀是书院组织存在的三大功能之一。探讨书院祭祀的起源、对象、经费来源、仪式和式微,并对书院的教:育功能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代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高等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代书院的教育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首先介绍了古代书院的教育特色,以华东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培养而成立的“孟宪承书院”为例,分析了古代书院教育特色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并强调开放教学等,成为现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文章对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并就白鹿洞书院的古代书院教育对九江学院的借鉴进行分析,从校园建设、学生管理、育人理念、教育教学等方面,力求探索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东亚同文书院是由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01年设立于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以东亚同文书院的冲绳留学生为线索,从上海与中国、殖民地状况,东亚同文书院和殖民地统治、突破冲绳留学生的最难关、就职于上海金融界和"满洲国"、冲绳人中的战争支持者、上海的贫民层和中国观、战后复兴冲绳的人才等几个方面考察近现代中国上海和冲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书院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方面值得当代高校借鉴。书院提倡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书院的精神,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果的一种教育与学术组织模式,尤以两宋时期为盛。作为私学的书院以培养士子的天下关怀为己任,实行"讲会"制度,讲究平等地争鸣与论辩,追求学术的独立与自治。正是书院养成了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