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语句层共被引的关系内容抽取与分类有助于揭示共被引论文间的主题关联。[方法/过程]文章从共被引主题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出发,利用引用标注位置、作者、语义角色分析、句法分析等信息,将语句层共被引关系划分为同系列、同主题、发展关联、运用关联、并列关联,然后抽取相应的引用主题,构建<被引论文及主题,关系类型,共被引论文及主题>双层三元组,实现共被引关系内容结构化表达,并在Neo4j图数据库中呈现。[结果/结论]实验采用Athar引用语料库;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可提高语句层共被引网络中关系的可读性和共被引论文的语义搜索、问答与推荐的效率。[局限]实验方法针对英文文献而设计,未来将在更多领域的英文语料上进行验证,并从名词性关系识别、术语选择等方面完善关系内容抽取与分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共被引分析、耦合分析、内容分析在学术期刊分析中的相关性、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方面为期刊研究提供方法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期刊研究的视角。【方法】以17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例,利用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法(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即QAP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即SNA法),在Ucinet6.0环境下对三种期刊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网络密度分析、块模型分析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三种分析方法在学术期刊分析中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其中,内容分析与共被引分析的相似度较高、与耦合分析的相似度较低。【结论】内容分析法可作为共被引分析、耦合分析的辅助分析方法,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术期刊分析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科学数据引用特征及规律研究,可以直观呈现出数据引用的复杂网络结构,挖掘数据引用更深层次的价值。[方法/过程]通过辨析科学数据引用特征,构建GEO数据共被引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整体演化、核心个体、社区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EO数据共被引网络的度和度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聚集系数较大,网络中核心个体优势明显,社区结构稳定且特征突出,社区间联系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郑威  夏一雪 《情报探索》2021,(4):126-134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舆情与网络意识形态共同的研究热点,清晰地了解相关研究的关联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过程]选取2015—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网络舆情与网络意识形态期刊文献信息,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绘制机构、作者等空间分布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突现、关键词研究时序等内容分析图谱。[结果/结论]网络舆情与网络意识形态研究间呈现出明显的研究关联且发展迅速,尽管研究成果较为松散但已初步形成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索论文被引次数是否和论文内容即概念组合方式有关。[方法/过程]选取WoS数据库中的免疫学科,抽取其中高、中、低被引频次三种论文集合的主题词,分析各集合主题词频次分布的集中离散趋势。分别构建主题词共现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属性的分析,了解三种论文集合在概念组合方式上的异同,衡量非典型组合与新颖性的关系。[结果/结论](1)不同被引频次的文献集合在主题类型的分布和主题词分散程度上有较大差异。(2)高被引和中被引论文集的主题词共现网络具有小世界性,低被引论文集的主题词网络不具有小世界性。(3)高被引论文集的主题词共现网络比较紧密,且主题词非典型组合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两种论文集。低被引论文集的主题词网络比较松散。论文的被引次数与其主题热度、主题之间联系密切程度以及主题之间组合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连喜 《现代情报》2019,39(6):132-141
[目的/意义]当前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概念内涵描述缺少规范、统一、明确的界定,对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有利于助推后续研究的发展。[方法/过程]在深入调查和比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领域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概念分布入手,重点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术语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辨析,并在综合当前研究环境下对网络舆情内涵表述进行广义性界定,同时对图书情报领域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启示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有助于明晰网络舆情在不同学科或领域中边界与范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作者相似度研究是探测学科知识结构、挖掘潜在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本文拟构建作者的关键词—文献2模矩阵,通过研究矩阵对应的灰度图像之间的相似性来判定作者相似性,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基于合著关系和基于关键词的作者相似度,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三种作者相似性结果。[结果/结论]实验表明:基于关键词—文献矩阵的作者相似度研究可以减少因作者发文量不同及高频关键词的使用带来的影响,同时可以放大作者间研究内容的差异性与相似性,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作者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8.
王超 《情报探索》2020,(6):33-39
[目的/意义]探讨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之间的关系,对论文影响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CNKI数据库,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理工农医类及经济、历史、法律、哲学类期刊2006年刊载的55 000多篇论文为基础,分析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特征,比较同被引量论文的下载量以及相近下载量论文的平均被引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计算不同类论文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系数。[结果/结论]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具有一致趋势:随被引量的增多论文数比例较快地减小直至为0,相应的被引量分布可以由指数衰减函数近似函数表征。在绝对数量上,论文的下载量、被引量存在较大差别,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下载、被引的自身特征以及各类论文的文献使用特征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论文层级上,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性较强,某一篇论文在一定时期内的下载量可以依靠其排序位数预测其统计意义上的被引排序数,可以为论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爱琴  安婷 《现代情报》2019,39(8):52-58
[目的/意义]面向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关联能够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主题词受控词表,首先对文献摘要进行中文分词处理并提取主题词,利用计量分析技术和聚类技术分析文献间特征的相似、相异水平,然后基于该系统为用户检索并利用用TOP-K算法反馈用户精确结果。[结果/结论]设计了面向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关联检索系统,从更细的粒度层面揭示文献之间的知识关联,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有效融合引文网络中的引用关系和文本属性等多元数据,增强文献节点间的语义关联,从而为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引文网络的知识表示方法,先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引文网络中的k阶邻近结构;然后使用doc2vec模型学习标题、摘要等文本属性;最后给出了基于向量共享的交叉学习机制用于多元数据融合。[结果/结论]通过面向干细胞领域的CNKI引文数据集的测试,在链路预测上取得了较好的性能,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赵蓉英  王旭  亓永康 《现代情报》2019,39(3):132-143
[目的/意义]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内部关系、演化规律及演化原因进行研究,可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42所高校历年(2013-2017)在WoS合著论文数据,构建历年科研合作频次矩阵、Salton指数矩阵。采用相关性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可视化软件,以整体网络、个体网络和局部网络演化3个视角,分别从合作率、相关性、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网络聚类及网络演化原因等对高校科研合作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及演化规律进行揭示与分析。[结果/结论]高校在国际期刊发文总数、合作发文总数及合作率总体都呈上升趋势;高校科研合作程度、对科研资源占有或控制程度都与科研产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科研合作更注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核心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高校向网络中心聚集的趋势不断增强,单一高校对于整体合作网络的控制度和影响力以及不可或缺性不断降低;高等教育的发展、基金支持力度、最小省力法则、马太效应原理、强学科性术业专攻是高校科研合作网络演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对高校科研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计量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网上链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文献计量学中同引和耦合关系在网上的应用 ,即网上链接中的同链接和耦合 ,指出同链接和耦合计量方法在网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在信息检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创新联系能力,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的有向加权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传导关系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加大、整体连通性增加,其中中、东部沿海城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易与其他城市发生空间关联,起到在城市之间产生空间关联的桥梁作用;(2)山东省内陆城市"多三角型"的强关联网络和沿海城市"倒T型"的强关联网络得以扩展,边缘城市依赖于核心城市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关联的稳健性复杂创新网络;(3)地理距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政策支持力度差异、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山东省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影响方向及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14.
石泽顺  肖明 《情报科学》2019,37(2):89-94
【目的/意义】对CSSCI“引文分析”领域的引文题录数据进行关联数据发布实验,利用可视化软件 RelFinder和Graphviz进行多角度的引文路径识别和可视化研究,以期利用关联数据技术来揭示不同学术文献之间 的引用关系和潜在规律。【方法/过程】首先,在CSSCI中以“引文分析”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557篇被引文献构 成引文数据集,同时抽取所对应的1105篇施引文献构成施引文献数据集,共生成1598条引用关系。接着,构建轻量 级任务型引文本体对文献的题录数据和引用关系进行规范化描述,并利用开源软件OpenLink Virtuoso将引文数据 发布为引文关联数据。最后,使用RDF可视化软件RelFinder进行学术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发现和关键引文路径 识别研究,利用Graphviz进行引文网络的绘制和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关联数据技术能较好地描述和揭示学术 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RelFinder和Graphviz在引文路径识别和引文网络可视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被引频次指标在学术论文评价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多维度引用特征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提高引文指标在单篇论文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过程]通过被引频次标准化消除学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作为频次指标;通过引用主体的重要性、引用时间跨度、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主题相似度6个维度的引用特征,区分不同引用中被引文献对施引文献的作用,作为特征权重;将频次指标和特征权重相结合,对学术论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结论]改进基于引用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有效解决被引频次指标对所有引用同等对待的问题。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被引频次指标更加合理,还能更细致地剖析论文的被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温芳芳 《现代情报》2018,38(7):142-147
[目的/意义]企业间的技术相似性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合作关系,专利耦合所揭示的潜在关联究竟预示着合作还是竞争,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证研究中寻找答案。[方法/过程]以德温特专利分类号为媒介构建专利耦合网络,采用可视化和因子分析方法考察企业的技术相似性及其聚类结构、发掘技术派系及其研究方向,对专利耦合网络与现实合作网络进行比较。[结果/结论]单纯的技术相似性不能作为潜在合作关系的有效判定依据,基于专利耦合形成的潜在合作关系难以转化为现实,社会关系因素对于专利合作的影响程度远甚技术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创新联系能力,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的有向加权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QAP回归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传导关系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加大,网络整体连通性增加,内陆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易与其他城市发生空间关联,起到城市之间产生空间关联的“桥梁”作用。②内陆地区的“多三角型”与沿海地区的“倒T型”强关联网络得以扩展,边缘城市依赖于核心城市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关联的稳健性复杂创新网络。③地理距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政策支持力度差异、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山东省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影响方向及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多主题覆盖的枢纽节点群能够快速"导航"至领域更多主题的高被引综述文献和权威节点,从而可以使新领域工作者短时间全面了解领域已有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过程] 本文提出一种节点群发现算法——HubsRank算法,该算法基于引文网络中节点影响力(信息、知识)的传递,通过多轮迭代,得到引文网络中多主题覆盖的枢纽节点群。[结果/结论] 最后,与HITs算法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本算法能更快、全面地提取枢纽节点群和不同主题的高被引权威节点,且该算法可以有效避免主题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王雪莹  刘珊  陈洪侃  步一 《情报杂志》2024,(5):167-175+166
[研究目的]当前借助引文关系开展知识流动规律分析的研究已经十分常见,但对于知识的融合与扩散过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中美学者所创造知识的流动规律有助于厘清两地的科学生产力及知识流动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引用关系构建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和知识扩散级联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数量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和级联网络国别等特征维度对中美知识融合网络和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纯美国学者组发表文献不论是知识融合级联网络还是知识扩散级联网络规模均更大,形成的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密度、接近中心性和PageRank平均数更大。物理学相比于社会学,其文献的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和知识扩散级联网络呈现更加稠密、节点联系更加紧密、中心性更强的结构。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知识融合与知识扩散的认识,加深对中美两国科研生产力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针对军事智能技术领域,采用基于社区发现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实现对军事智能技术整体演化趋势和演化关系的分析,并验证基于社区发现的演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科技工作者更全面细致地掌握领域技术演化情况、探究技术起源和及早发现新技术萌生趋势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采集军事智能技术相关专利数据,利用专利分类代码在专利中的共现关系逐年构建共现网络,采用社区发现方法划分共现网络的社区结构,提出社区综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社区相似度,形成各个技术子领域演化路径,分析军事智能技术的整体演化趋势和演化关系。[结果/结论]利用2012—2021年间16902条专利,结合本文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识别出军事智能技术演化的趋势,并验证了继承、分化和融合关系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