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从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基本发展形势、国际专利分布、企业间的专利引证率和知识流动网络等角度来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专利位势,以期能够评估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内的竞争态势。为我国各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汽车企业的研发合作、技术引进等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参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专利计量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合作网络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互动和演变对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持续创新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211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专利合作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高校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带动了其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且技术研发领域的差异使得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不同;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的技术领域变化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高校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在高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金红  陈强  周磊 《现代情报》2015,35(1):104-107,113
运用专利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LTE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IPC等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该领域核心技术和重点技术,探讨LTE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竞争领域的状态和趋势,运用社会网络法构建专利权人合作网络,识别出当前国内外LTE领域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研究成果可为我国LTE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知网专利数据库检索三一重工的专利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区域分布、发明人合作网络、技术研发领域分布、专利类型分布、法律状态分布等方面对专利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情报挖掘与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从技术创新储备、技术创新合作、海外专利布局、专利战略管理环境建设、专利情报战略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舒  吴江宁 《科学学研究》2011,29(3):396-402
 专利作为企业间技术竞争情报的重要信息源,从中可以发现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战略及趋势。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构建了企业引用网络,借鉴链接分析中PageRank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企业技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并以USTPO美国专利数据库1975至1999年液压制动领域的专利为数据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被引次数的传统评价指标相比,新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引用企业数量、企业自身影响力、企业间引用强度三方面的因素,因此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企业的技术影响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准确识别行业内的技术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缺乏关于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其动态演化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高速列车产业专利数据,以A-U创新过程模型为基础分阶段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计算复杂网络节点中心度以识别核心专利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分为流动性阶段、过渡性阶段与确定性阶段,目前处于过渡性阶段的形成期;核心技术领域呈现由基础技术领域到多元技术领域、再到关键技术领域的演变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主体早期以“两用”关键技术企业为主,后期延伸至综合性集团以及研究院所;依托研发合作取得核心专利数量增加但占比仍低。研究发现对于促进我国取得更多高速列车关键技术成果的主要启示是:准确识别并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分析产学研合作演化特征对制定合作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合作时间、合作地域、合作机构、合作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高速稳定发展期;中...  相似文献   

8.
清洁技术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琼娣 《科研管理》2016,37(4):118-125
清洁技术企业的创新方案往往具有跨领域和多层次的特点,专利组合是这类企业全面保护其创新方案及获取持续竞争力的必要与有力工具。案例分析风能领域典型企业专利组合的构建过程,证实专利组合的构建必须基于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的把握,同时揭示清洁技术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一般模式。而对"碳捕获和封存"领域专利文献的分析发现,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可以对拟研究领域内的技术及竞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并反过来为企业建立专利组合提供多层面、可视化的情报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资源互补,降低研发风险,许多企业在专利研发中进行合作,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专利合作网络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融合,实现了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以专利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网络相关模型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指出合作次数、发明人数量和活动年期对知识扩散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在网络的密度和独立研发能力与知识扩散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间技术相似性是企业技术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为了给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技术竞争与合作对象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提出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分析方法与流程.首先,综合比较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方法,指出专利耦合分析能较为准确、实时地体现出企业间的技术相似性.然后,在阐释专利耦合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企业间专利耦合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有效区分多对耦合对象之间耦合强度的差异.再将专利耦合分析与相关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相结合,构建了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可视化分析与应用流程框架.最后,以平板显示技术领域为例论证了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可视化分析流程与应用效果,为企业相关技术情报分析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球技术竞争已经从单体技术竞争转变为共性技术竞争、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转变为行业共性技术竞争;"平台性"和"创新繁殖性"作为共性技术的核心特征,对共性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针对现有"共性技术"研究往往向前看,而将"共性技术溢出"视为自然而然的不足,本文以37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特征对其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与共性技术溢出间呈倒U型关系;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相对中心度对共性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专有性在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共性技术溢出、以及专利合作网络相对中心度-共性技术溢出间均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专利合作网络与共性技术溢出绩效间关系的认识,也对企业构建恰当的专利合作网络与技术专有性、从而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及溢出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治理是关乎民生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对于确保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环境治理技术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如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的专利数据,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网络结构演化,讨论网络结构对关键成员作用于网络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在过去30年经历了由大学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但是企业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整体网络的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下降,而中心性提升,个体网络的结构洞优势提升显著;从聚类结果看,网络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子网络的核心成员具有显著结构洞桥接优势,但是在促进成员合作,提高网络稳定性的同时,还要避免过于分散,提高网络成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武  胡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45-153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 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较高,区域边界对其专利合作的影响逐渐增强.(4)在跨区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北京处于核心位置且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江苏、广东扮演"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中心,也是其他区域之间的桥梁.研究启示为:应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各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均衡发展,形成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例,使用专利合作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负二项回归分析研究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及知识基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度数中心度、结构洞与企业探索式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础在二者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因此,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要积极扩大专利合作规模与频次,努力向专利合作网络中心位置发展;同时要拓展获取异质性知识的渠道,鼓励企业内知识交流,增强知识积累,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8年我国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合作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网络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合作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从组织视角看,合作模式选择和其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以及所在业务领域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改善产业创新合作,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创新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受自身条件限制,寻求支持,从外部获取资源已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盟网络的兴起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小微企业通过联盟网络密切合作,整合联盟资源与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实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资源为中介变量研究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利用SPSS19.0和Lisrel8.70软件对回收的246份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型小微企业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创新资源在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