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占南  闫香玉 《现代情报》2023,(10):35-53
[目的/意义]电商智能推荐服务帮助电商平台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为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选择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本文通过探究智能化信息技术时代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机理,为缓解用户信息隐私担忧,促进电子商务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本文基于APCO模型、隐私计算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结合信息隐私披露的相关文献,构建了电商智能推荐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96份有效问卷,利用Smart PLS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1)隐私素养和隐私社会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隐私关注;(2)隐私关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3)感知利益显著正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4)智能推荐商品相关性、外向性人格特质和宜人性人格特质显著负向调节用户隐私关注和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信息隐私安全和算法公平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管理实践问题,本文关注智能推荐和关联分析给用户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隐私披露领域的研究视角,从实践上为电子商务平台保护用户信息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2.
丁松云  王勇  柯青 《现代情报》2019,39(3):35-45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微博用户信息行为,为相关部门在信息传播管控方面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文从用户使用微博时产生的情绪刺激角度对用户微博信息分享意愿和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基于过程评估理论和情境评估模型构建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情绪模型。[结果]研究表明,用户的情绪刺激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新颖性、规范、目标、内在舒适性和应对潜力的评估;用户对新颖性、目标和内在舒适性的评估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分享意愿;用户的分享意愿对情绪刺激有显著复发效应。[局限]本文构建的研究模型主要验证刺激、评估、结果3个组件的相互影响,未具体研究评估组件内部5个组件间的相互作用;且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源自于高学历青年群体。[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情绪刺激对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所产生的影响。情绪既是微博用户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波动,又是促使用户产生信息分享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究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以期提升短视频用户的偶遇信息分享意愿,提高短视频信息的利用效率。[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短视频用户深度访谈后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阐释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关系结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用户特质、动机驱动、信息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平台因素,并构建出短视频用户偶遇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4.
张洁梅  马悦杰 《科研管理》2021,42(3):139-149
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对于虚拟社区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知识分享行为(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为中介变量,探讨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联结性、共同愿景)和外部动机(互惠动机、声誉动机)对社区忠诚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和外部动机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影响;信任和外部动机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数量,而共同愿景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共享质量对社区忠诚的影响更显著。该结论为企业重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分享行为从而吸引和留住虚拟社区用户提供了决策支持,为企业更好的运营虚拟社区并利用虚拟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星  张星  肖泉 《现代情报》2019,39(11):55-68
[目的/意义] 近些年来,在线健康社区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较少社区能成功地维持用户并激励他们持续的分享知识。本文将社会支持理论和承诺-信任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集成模型来研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持续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根据获得的475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文使用SPSS20.0和AMOS20.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对满意度和信任均有显著影响,网络支持仅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此外,满意度和信任除了对持续知识分享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外,还通过关系承诺的中介,有间接的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知识分享行为的认识以及帮助在线健康社区的管理者更好地维系用户。  相似文献   

6.
代宝  刘业政 《现代情报》2015,(2):3-7,22
论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大五人格模型,探讨了社交网站(SNS)用户的人格特质和认知因素以及SNS的信任氛围对用户在网站中的内容生成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只有外向性和尽责性显著影响SNS用户的内容生成行为;此外,结果期望和信任氛围对SNS用户的内容生成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本文从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信息采纳意向的中介效应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采纳意向在感知有用性、用户期望、信息质量及主观规范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中均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用户的微信使用行为,涉及使用动机、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三个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为中介变量,使用动机为前因变量,隐私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用户使用微信的APCO模型,设计量表,测度微信用户对这三个变量的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使用动机与隐私关注整体上相关性较弱,但其中的关系保持和信息搜寻动机对隐私关注存在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隐私行为中的隐私保护存在正向影响,但在使用动机与自我披露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使用动机中的关系建立对隐私行为中的自我披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以往经验对其信息隐私关注、信任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学术虚拟社区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老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新用户。[方法/过程]本文以"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为研究平台,使用Python语言抓取该平台下40 000条有效用户数据,构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分位数回归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访问量、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数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是否邮箱认证、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管理者通过强化这些显著正向因素对社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维翔  贾佳 《现代情报》2019,39(1):78-85
[目的/意义]微信已经成为国内网民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娱乐消费、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营销、品牌塑造、产品推广销售等活动,用户行为在微信信息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多样化特点。[方法/过程]论文以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和用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通过获取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数据,采用深度访谈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出信息质量对用户互动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信息质量指标中权威性、原创性、丰富性、适量性、时效性、适用性、趣味性、经济性对用户互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质量是决定用户互动行为的主要因素。[启示/发现]本文将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纳入研究范围,探究行为背后信息质量的差异性及原因所在,为社交媒体信息质量与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的策略方法,对利益相关方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马臻  聂瑞  张艳 《现代情报》2019,39(2):94-104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分享意愿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健康网络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运营者的实践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管理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深度访谈+扎根理论"获取二阶信息链(含二阶信息链、二阶信任链)分析框架下社交健康信息生态链中信息内容与信息信任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整合感知价值理论、信任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中提取出的关键因素,从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内容及信息技术4个层面展开系统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研究模型。选取微信的深度用户为实证样本,通过"情境实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400份有效数据样本,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信息主体因素(分享价值、自我效能及面子意识)、信息环境因素(分享态度、信源引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宿推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息内容因素(信息正向情绪性、信息负向情绪性)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社交健康信息分享意愿,而信息技术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分享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信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领导者个性与下属对其信任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通过对137对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向性和神经质对领导者信任存在反向作用关系,尽责性存在正向作用,宜人性作用关系不显著,经验开放性对情感信任存在反向作用;领导者的OCB在外向性、尽责性与信任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视角,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虚拟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感知知识优势的综合效应模型,基于35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并进而影响共享行为;便利条件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除自我身份与共享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外,感知知识优势调节各变量与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知识分享的绩效预期和努力期望,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保持成员间适度的知识势差有助于提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为微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及用户特征,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讨论] 信息分享意向是由认可预期、互惠关系、预期效能、情感、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影响这一分享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平台以及信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资源有利条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资源有利条件基本对信息分享行为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为了探索社交网络用户交互情景体验对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影响机制,对社交网络中不同情景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实现危机信息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交互情景体验视角强化用户对正面信息的持续分享意愿。[方法/过程] 以用户知觉流畅性、认知专注度和线索依赖度为自变量,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感知边际效用及期望确认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 其研究发现:1)社交网络中,用户知觉流畅性、认识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分别通过感知边际效用及期望确认度的中介作用,对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认识专注度对信息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知觉流畅性,最后为线索依赖度。3)用户知觉流畅性、认识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运动友谊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46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人格特质、运动友谊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显著,其中,外向性人格突出者或运动友谊质量水平高者的锻炼参与越频繁,神经质人格突出者锻炼的持续时间越短;回归分析证实了,运动友谊质在人格特质影响锻炼行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差异或因个体不同的人格特质和不同的运动友谊所致;发展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等积极人格特质,缓解神经质倾向,同时搭建提升青少年运动友谊的平台,可能是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以抖音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突发事件中短视频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互环境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抖音用户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交互体验。[方法/过程]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突发事件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预期、抖音平台质量、信息交互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针对已有社交媒体用户信息交互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综合再分析后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方法/过程]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搜集的26篇实证研究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定量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及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分别有6个、12个,其中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感知易用性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强相关,结果预期、个体认知、感知娱乐性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中度相关;个体认知、互惠、交互意愿、满意度、人际关系、媒体平台质量、激励、社会影响、结果预期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中度相关,感知有用性、信任、自我效能感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渠彩霞  王忠 《软科学》2012,26(4):101-105
通过对266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人格特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考察了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与员工适应性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尽责性的成就动机维度以及情绪稳定性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尽责性的成就动机维度和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