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2.
丁晓原 《文教资料》2001,(5):94-103
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在报告文学理论批评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报告文学史的研究取得了斐然可观的实绩。史的研究在此间庶几成为一个热点,取得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效益。 这一时期,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关史的研究论文,而且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报告文学史专著。其中断代性的报告文学史有赵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1987),李丽莹、李先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论》(1990),章罗生的《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1995),余树森、陈旭光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1996);通史性的报告文学史有张春宁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论报告文学议论增多之原因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发轫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继之出现了黄宗英、柯岩、理由、程树榛、陈祖芬、孟晓云、肖复兴、钱钢、霍达等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报告文学铺天盖地而来,这在中国写作史上是很独特的。也许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改革大潮的推涌,是作家使命感的催产。报告文学的势头很猛,它正以不可逆料的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告文学从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发展为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综合式报告文学。遍览这些报告文学,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报告文学中的议论成分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报告文学的崛起,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开端,报告文学从此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彻底改变了作为“二等文学”和长期徘徊不前的尴尬境地,持续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多次占据我国文学的主要舞台,热潮迭起,几度辉煌,创作了许多产生过轰动效应的佳作,至今我们仍能如数家珍似地数出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比如,《正气歌》、《命运》、《大雁情》、《祖国高于一切》、《三门李轶闻》、《中国农民大趋势》、《唐山大地震》等等.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几度辉煌,这是因为它遇上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一个伟大的经济变革时期,一个迫切需要报告文学,也能产生伟大报告文学作品的时代;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我们的新闻体制不完备,舆论监督体制不完备,新闻传媒体不能随便发消息,较难把生活中负面生活事件反映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这就需要报告文学予以补充.特别是一些“冰冻新闻”,若干年过去,解冻以后,被写入报告文学,仍不失其新闻性,报告文学也因此格外受到青睐.物换星移,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报告文学面临强有力的挑战,报告文学的阵地被挤占,报告文学的影响在缩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包身工》是20世纪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引文见于发表《包身工》的《光明》杂志的《社语》)《包身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热退潮之后,学术界对报告文学的讨论热情亦为大减,研究专著更是寥若晨星。而丁晓原以一种青春的激情三十年来执着地关注着报告文学的发展,甘于寂寞,潜心专研,先后撰写了(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论》(上海书店2004)等极具学术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读章罗生教授51万余字的《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人们可以感到,作者对报告文学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的详尽掌握和丰富引用,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另一方面,《发展史》又兼采众长而又有所创见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报告文学史研究的特色。 中国的报告文学从19世纪末算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真正对报告文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却是20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媒体的’98图书排行榜上,报告文学《大国寡民》的上榜频率是最高的。由于写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加之以前所写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和另一部报告文学《在底层》,作者卢跃刚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有良心、最富正义感、最敢替老百姓伸张冤屈的作家和新闻记者。许多被苦难和邪恶煎熬得实在活不下去而呼天天不应。叩地地不灵的平头百姓,正是读了这些报告文学,萌生了到《中国青年报》找卢跃刚去的念头。在老百姓眼里,卢跃刚是中国新闻界里的“包青天”。《大国寡民》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国寡民》讲…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报告文学的繁荣,许多研究者也在对报告文学的产生,进行探本求源。张海珊同志的《报告文学“最新输入”说质疑》一文,(见《上海师院学报》八一年第三期),提出了报告文学古已有之说,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尹均生同志为我们献出了一本关于报告文学的专门论著《国际报告文学研究》。读了尹均生同志写的这部论著,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独树己见、旗帜鲜明。他为报告文学提出了两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是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而兴起的文学体裁;瞿秋白和周恩来同志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报告文学是跟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红旗前进的,它同样经历了曲折的途程,同样经受了风烟烈火的考验。从周恩来同志和瞿秋白同志高举报告文学的战斗旗帜之后,郭沫若同志的《北伐途次》和方志敏同志的《狱中纪实》都是旗帜鲜明地反映了革命的进程的。再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作家徐光荣同志成果甚丰,1987、1988年,连续出版了《爱神的响箭》、《传神的眼睛》等两部近四十五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他的有些报告文学作品,已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充分显示了徐光荣报告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读过《爱神的响箭》、《传神的眼睛》这两部报告文学集,那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它堪称时代画卷,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时代敏锐神经的“艺术文告”——报告文学,有过令其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辉煌.这一时期里,每一次较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突破,都有报告文学作为先导而出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小木屋》带动了重新评价知识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国的“小皇帝”》、《黑色的七月》促使人们重视教育改革;《伐木者,醒来!》、《中国的水污染》等,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的严重挑战,警示人们关注“绿色主题”.然而正如报告文学作家乔迈指出:“成功容易掩盖矛盾.……醉眼陶然中没有做好继续发展壮大的准备.理论尤其贫弱.偌大中国,有几个算得上是远见卓识的报告文学理论家?我们的理论家大多是在研究小说之余揭示涉猎一下报告文学,大多又是就事论事”,这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状况,有碍于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  相似文献   

17.
论周立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波是杰出的革命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整个文学活动与外国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和深厚内在联系。就文学创作而言,对他产生过明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和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8.
[作家档案]阮梅,湖南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送你一枝原野竹》,《报告文学》月刊特聘作家。主要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先后有作品80多万字发表在全国数家报刊。2005年,散文随笔《生命如瓷》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散文年选《2005散文》,励志文章《闯过难关的通行证》作为学生必读课文被选入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题。报告文学《拿什么救赎失陷的青春灵魂》在《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发表,有较大的影响;报告文学《中国留守儿童》再次掀起留守儿童热。  相似文献   

19.
夏衍的《包身工》写抗战前夕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女工的悲惨处境。夏衍经过深入调查,写得惊心动魄。他能站在较高的角度,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加以分析议论,使读者感受到的,不只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受苦,而且使人感受到整个中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夏衍的《包身工》是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说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的影响大,体现出的报告文学的特点也充分。它是同新文学里的‘“报告文学”这个概念同时产生的。那是在30年代初期。不过,如果把霍秋白写于1923年、出版于1924年的徽乡纪程》(关于苏联十月革命后几年的纪…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文学界对我国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种看法认为“这种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就大量发展着”,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其实都是报告文学作品,而“报告文学”的名称,“不过是后来加的”。①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三十年代在抗日救亡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②这种意见大都是采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一些论述报告文学的文章的看法。第三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