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露茜 《教育研究》2021,42(1):66-74
在美国公共教育中是否存在联邦干预以及联邦干预是以何种形态呈现,在美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变化过程.梳理联邦政府对美国公共教育干预策略可以发现,联邦政府对美国公共教育的干预经历了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拨款赠地模式、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组织控制模式,以及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文化控制模式.这使得美国公共教育在保持历史形成的地方主义或分权格局的同时,随着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干预"力度而形成了"同质化"与"集权制"的内核.究其根源,这是"镶嵌型"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成为晚期资本主义避免走向自毁深渊的自救逻辑,从而使得集权制的文化教育形态成为美国公共教育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风格。在我国社会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高校也开始逐步重视在日常教育过程当中引入传统音乐。本文简单阐述了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与重要性,分析了传统音乐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并就传统音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薇 《华章》2010,(21)
阿米什是美国的少数民族,自18世纪初从欧洲迁入到美国.尽管生活在发达的北美工业社会中,但是为了不趋同于美国的现代社会,他们始终依靠虔诚的宗教信仰,保持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农业生活方式.他们坚守的这种生存方式有效地保护了其本民族的文化.可以说,阿米什民族保护本宗教群体核心价值观及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式和经验值得我国少数民族借鉴.  相似文献   

4.
渡希米亚艺术文化现象.在它的源发处与流浪在欧洲的吉普赛人有着精神上的密切关联.一方面,他们的流浪特性、瞬间意识、及时行乐观念、乃至他们的犯罪意识使他们成为最具有现代色彩的人群,对于困顿中的艺术家们是一种镜照、比拟;另一方面,来自古老东方地区的民族身份的神秘、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力量的特殊,对资产阶级社会知识分子们的审美观念有着全新启示.尤其是无需顾及资产阶级道德的个体自由观和城市空间的新视野的打开,前者使他们慢慢从艺术走向生活,后者让他们学会理解城市.正是在对吉普赛人和城市贫民生活及观念的比拟、借鉴和想象当中,"波希米亚"称号渐渐挪移为欧洲文人艺术家的绰号.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质是与其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然而随着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出现后,逐渐使得教育中的文化传承脱离生活,只有让民族学生从小亲近和体悟自己的文化,感知自己民族文化的魅力,逐渐懂得去珍惜自己的“母体文化”,最终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只有将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更好的与生活世界相统一,才能真正的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新鲜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是20世纪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面临危机时,陶行知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的带有改良色彩的教育主张。生活教育完成了乐观主义—伦理的探讨,强调实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当代生活教育文化严重衰落,生活的教育意义弱化,教学过程简单化,应试文化猖獗,"伪知识"充盈课堂,过分强调纪律教育。生活教育文化的重建需要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吸纳民族的先进文化;关注教育中的"人"的形成与发展,引导"人"回到真实的生活世界;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敬畏生命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特殊的文化条件和家庭教育传统使得该地区学前公共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面临文化上的挑战和困境。为此,要完成学前公共教育的现代性增长及其实现,就要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保持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公共教育理念之间的必要张力;关注民族教育生态,探索多样化的学前公共教育机构形式;走向生态的学前公共教育;促进幼儿教师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提升多元文化素养;明晰发展语境,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公共教育。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欧洲大多数国家可称作多文化社会的国家。这些国家相邻地生活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和种族群体中。例如,波罗的海国家中俄罗斯民族作为少数民族人数不等地定居在爱沙尼亚人、拉托维亚人和吉普赛人等本地居民中间。移民或侨居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人、摩洛哥人及其他来自原法国殖民地的人,代表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样,英国有大批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多米尼加的移民,还有二次大战后把英国选为移民地的欧洲大陆人(例如,波兰人)以及为了就业而去英国的欧共体的国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160万土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美国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步摆脱了欧洲文化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开始对国际艺术教育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对美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作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们反思与改善艺术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共历史学教育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历史教育形式.它以不同于传统历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突出了历史教育的人民性、实用性和跨学科性.美国公共历史学教育不仅培养了能满足客户需要和适应实际操作的公共历史学家,而且,这些公共历史学家更多地以自己的工作在学院和课堂外对社会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历史教育.公共历史学教育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诺亚.韦伯斯特是美国建国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在1800年前后,受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早期,韦伯斯特受到清教、启蒙思想和独立战争的影响,相信通过民族教育可以培养出共和国公民。民族教育的内容包括任用美国人做教师、青年的教育要本土化、普及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他的早期公共教育思想成为19世纪美国公共教育运动的先声,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一般而言,教育要完成两件事情:其一,帮助年轻人成为一个个体的人,拥有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其二,竭力使他们能适应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作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他们应该与他人共享文化传统。……这部有关通识教育的报告,必然要从广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学是经过印第安本土文化与欧洲移民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整合,在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多元性文学。民族的多元性必然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因此,服务于政治认同的早期政论文学,是美国民族及其文学发展的开端,也是其文化全球化的产物。追根溯源,早期印第安文学传统应该名正言顺地被划归为美国文学的起始期。事实上,直到北美革命时期,才显示出欧洲文学传统进军北美的强劲势头,而首当其冲的是欧洲政治哲学对北美殖民地革命时期政论文学的影响。正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开放的性质,才助使美国文学沿着全球化的轨迹持续发展下去,进而形成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繁荣景象并产生了当今美国文化殖民的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文化论争与通识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其社会的文化演进密切相关。一元文化主义控制下的通识教育以传承西方文明、塑造统一美利坚民族为己任,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使通识教育转向对其他文化的关注,将弱势群体的经验和知识引入到教育内容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两种文化发生了尖锐冲突,通识教育也出现了“回归传统”与坚持多元的激烈讨论。围绕着国家和民族归属与认同这一文化核心,美国社会对通识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国际性的社会学科。作为近代科学的文化人类学首先发源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欧洲。随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他们发现了世界上存在着与欧洲人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发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当时的英国、法国、奥地利、美国以及美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开始对不同种族和民族进行研究。各种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相继出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化论、传播论、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非洲的华人教育在抗战前主要是华文教育,其目的在于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抗战开始到战后初期,非洲华文教育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归于没落,从20世纪50年代起,非洲华人教育开始以西式教育为主,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提高非洲华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目前,非洲华人教育正朝着民族大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认识,经历过一个从打破传统,到回到基础,到把传统和现代生活的需要结合,重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一、传统的突破从历史看,美国学校的课程,是继承了欧洲的教育传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作文教学),也明显受到了欧洲传统教育的影响。在14、15世纪,欧洲学校的语文课程主要是教学希腊文和拉丁文,从19世纪开始,英、法、德等国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