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的出现让用户的时间趋于零散化和碎片化,移动客户端也应运而生,用户在移动客户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原生广告成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微博早起原生广告的尝试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好评,而微信朋友圈的广告的成功投放则证明了原生广告的传播精髓——价值传播,内容传播和品牌传播。这样的精髓要求有别于传统广告市场的投放,让广告商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到高质量的产品内容传播而非生硬植入,对于传统广告行业是一种新的颠覆变革。原生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并非首例,但传播效果的好坏更让人们深思原生广告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10)
大数据技术催生出全新的原生广告形态,广告主得以寻求新的变现路径。原生广告主要呈现为"表现原生"与"意图原生"等核心要素。社交媒体时代可采用对象驱动的逆向排序查询,原生广告信息经由自主传播过程,形成传播圈层的多级链式效应以及传播的良性循环。大数据技术可以支撑广告主全方位地知晓消费者所处场景,场景化的原生广告通过线上线下的虚实融合,引发实时消费行为,形成更接近一种实时实地的360。O2O模式。未来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媒体将逐渐演变为融合上下文环境的自动化分发的"原生即服务"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黄慧 《传媒》2021,(14):75-77
近年来,短视频原生广告凭借独特的传播场景与传播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普及,在贴合受众情感诉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短视频原生广告的场景化传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场景洞察、场景连接以及场景服务进行相关的分析整合,从而建立起对短视频原生广告场景化传播和管理机制的认识,优化受众场景体验的同时,切实拓展广告传播的效益空间,同时为其他类型广告的革新提供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原生广告从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媒体内容与广告内容的有机融合,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奇葩说》原生广告的表达和应用方式,试以此为例来探讨网络综艺节目中原生广告的传播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康瑾 《现代传播》2015,(3):112-118
原生广告是近年来出现在广告市场当中的全新现象。不同于以隐蔽方式进行劝服的社论式广告和植入广告,原生广告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达到去广告化的目标,是内容营销理念在广告领域的专门化应用,其本质属性是通过融入用户的心流体验实现原生化。文章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用于解释原生广告的六种传播要素如何对决定用户心流体验的控制感、专注、乐趣这三个关键维度产生影响。原生广告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业务规模化和伦理问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媒体及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原生广告受到了广告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原生广告定义出发,分析了原生广告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之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原生广告顺应新媒体时代需求、融合媒介特性、强调用户体验效果,逐渐成为广告营销的主要形式.其中,在线视频原生广告凭借内容原生性、高参与性等优势成为最具活力的形式之一,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基于UTAUT模型,对在线视频原生广告用户参与度进行了实证研究.201名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参与度与绩效期望和广告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感知风险无关.据此,本文对有效提升在线视频原生广告用户参与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原生广告从诞生开始就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现存的研究文章多从营销学角度来探讨原生广告存在的商业价值。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原生广告也遵循一定的传播活动规律。本文从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入手,分析其的传播要素,并归纳总结了每个要素的特点和现状。针对其中三个要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于现代广告代理公司运营的建议,对于原生广告传播内容失范的个人分析,对于接受器数据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21,(8):8-8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广告传播的形态和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广告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一方面,广告传播的渠道和形式越来越多,原生广告、信息流广告、VR广告、算法推荐等改变着受众的广告接收方式,电商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模糊了广告与生活的边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人机协同、信息匹配、品效合一成为广告传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景秋 《传媒》2015,(21):67-69
数字营销时代,传播从媒体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传统媒体投放形式已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传播转型的方向.广告与公关的边界走向模糊,原生广告应运而生,新的组织架构正在形成.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告营销市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其魅力已经显现.本文试图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探寻广告全新的价值,指出"互联网+"时代广告变革的四大关键点,提出广告应审时度势,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营销3.0时代,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尝试原生广告的新型营销形式。本文基于原生广告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原生广告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各广告形式的特点,并针对其发展劣势提出自己对于原生广告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于此新的广告形式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施雨  张景宇 《今传媒》2016,(4):85-87
软广告,是与以重复、强制性记忆的硬广告形成对比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随着媒体技术、营销理念的不断发展,这种广告形式的外延不断扩充,包括新闻性软文广告、植入式广告、原生广告等.其中,原生广告强调"内容即广告"的概念,在其传播内容的创作中,借鉴新闻性软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的经验.通过对软广告发展的分析,提出对原生广告讯息密码、讯息诉求、讯息结构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所谓移动原生广告,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广告进行内容化处理,以受众体验为根本,满足受众移动化阅读需求,并与移动媒介的内容、形式进行深度融合的广告.根据ROI测量标准,优秀的广告必须具备三大特征:关联性(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和震撼力(Impact).只有具有实用价值、新颖原创、能够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的移动原生广告,才能引发受众广泛关注、形成互动,进而实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的广告模式,原生广告凭借其强传播性、强渗透性、强适用性和强内容性等特性具备了强大的活力,但在大数据时代,原生广告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引发用户信息保护与利用"失范"冲突、广告本质与隐匿性冲突、品牌新闻与新闻伦理冲突等一系列的矛盾问题,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对现存的伦理困境进行剖析,提出了一定的发展出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婷 《编辑之友》2018,(6):103-107
美国原生广告规模日益壮大,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主管部门,对原生广告进行治理,主要内容包括:向消费者明确标识“广告”、不能误导和暗示消费者、名人代言需负连带责任等.规制方式呈现透明化、立体化、标准化的特征.美国对原生广告的规制可为我国原生广告监管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戴维 《出版科学》2018,26(1):71-75
互联网带来图书宣传推广与销售模式的双重变革,文章围绕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图书广告的有效传播展开研究,探索图书广告传播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在阐述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图书广告新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图书广告传播内容、主体、方式的变革,并提出出版企业广告角色转换、借鉴原生广告理念、动态创意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薛翔 《青年记者》2017,(8):103-104
美国学者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曾指出,营销3.0时代是以创意营销为核心的.而随着广告形式的变革与创新,一种新兴的表现形式出现了,那就是原生广告.它的出现,为广告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闻行业的操作与传播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新业态的出现是在旧业态基础之上的改良甚至是扬弃.原生广告的出现为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以往数据零散、失序的发展劣势,助力了新的广告业态的产生.原生广告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但正如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所指出的:“广告实质是商业问题对公众和私人空间的悄然侵犯.”①原生广告的出现,不仅没有缓解商业问题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加剧了广告的伦理问题,使之再次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原生广告从近年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主要是通过提供价值内容,以隐蔽的方式嵌入媒体环境,达到去广告化的目的,实现“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宣传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原生广告的概念,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原生广告的新形式、新特点,并对新媒体环境下原生广告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子艺  丁磊 《青年记者》2017,(11):98-99
近年来,原生广告受到西方媒体的追捧,各种新兴项目不断出现,催生了媒介流量变现的春天.而原生广告在国内刚刚兴起,以《火星情报局》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进行了初步尝试,反响良好. 原生广告的内涵 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2012年首次出现,2013年爆红全球媒体界.有人认为原生广告的走红只是概念炒作的结果,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其实不然,原生广告是一种概括归纳之后的思路突破,它并非某一种具体的广告形式.从软文、搜索广告开始都有一定的原生意味,可以说原生广告是建立在多年广告营销基础上的理念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