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迹 《新闻爱好者》2006,(11):46-47
作为记者,有着“政治采访之母”之称的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曾这样生动感慨地说过:“采访他们常常是一场消耗精力的战斗。我想采访他们的请求几乎总是受到冷遇,或者干脆被拒绝。如果他们终于同意了,我也得等几个月,才能得到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的接见。当终于见到他们时,我又不得不使尽一切心计使他们给我比半小时、一小时更多的时间。然而,一旦见到他们,采访活动就成为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①作为采访对象,中国著名演员陈道明在谈及记者采访经历时也说过:“采访就像扎针,你找准了我的脉,就能抽出血来;找不准脉,你扎得我…  相似文献   

2.
杂谈二则     
一、“喂!是我吗?”“喂!是我吗?”要不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发问一定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可是,在今天许多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节目里,这种发问1小时也许可以听到数十次。接通一个热线电话,就会有一声惊喜的询问:“是我吗?”主持人总会诚挚地回答:“是你!”然后,谈话开始。或点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我很荣幸地被评为劳模,并随省上组织的参观团到南方去参观学习。但令人尴尬的是,一开始同行的劳模们总以为我是“带队干部”。因为他们不管男女衣着都是那么地朴素相象,独我一天一样地换;他们无论老少的脸上都是黄黄的本色,我却将自己的一张小脸抹得红红白白,跟广大劳模确实有点格格不入的味道。后来熟识了,不再受“排斥”,可他们仍坚持说我“不像”。我被说得莫名其妙,糊里糊涂,“不像?不像谁?”难道有人为劳模画了图影,像了才能当,不像就不能当?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书中简爱与罗契斯特在决定“终身大事”时,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描写: “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一个到哪都得由你搀扶着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得由你侍候的残废者?”“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是真的,先生。”这里,简爱没有说过一句海誓山盟的话,但她对罗契斯特的执着、真诚的爱却表达的那样透彻,几个“是的,先生”,说明她对罗契斯特的爱是冷静而坚定的,决非一时的狂热。从这两位主人公中的对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特定环境人物形象的特征把握得十分准确,人物的语言与环境和他们的性格完全吻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军事记者》2002,(3):36-37
●军事记者编辑部●总第147期●刊头题字谭儒宝●2002年第3期珍惜○雷纳君我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青人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上饱受挫折,他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时甚至想到了自杀。一天,他去请教一位智者,问他:“我是否已经无可救药?”智者摇摇头,说:“不,你还年轻,这才是最重要的。”年青人醍醐灌顶般顿悟了。后来,他驾驭自己那年轻的生命之舟,勇敢搏击人生多浪的大海,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且生活得很好。是啊,上帝总是公平的:也许,你还一无所有,但你拥有健康的体魄,绚灿的青春;也许,你仍很平凡普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过年都喜欢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吉利画和字,我小时看见人们在门窗上贴“福”字都是正着贴的,现在时兴倒着贴。我向人请教他们为什么倒着贴,答曰:“现在人家都这样贴,意思是福到了。”我挺纳闷,那不明明是把“福”像倒脏水一样倒掉了,或是把“福”打倒了吗?这不等于说一个好朋友到你家来,正着走不行,非要倒过来头朝下、脚朝上,用两只手走路才能进你的家门吗?这可能吗?这样,你虽心想吉利,实际却是大不吉利呀!这件事很小,但是它却反映了我们有的人在思维上的误区。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糊里糊涂听从一些歪理去做一些…  相似文献   

7.
冯春梅 《军事记者》2006,(10):15-15
作为人民日报的军事记者,我有幸能够经常面对英雄。像采访报道“时代先锋”杨业功、丁晓兵、王庆平就是这样。他们有的还活着,有的牺牲了;有的一生豪迈,有的瞬间壮烈。有机会采访他们,对于我这个英雄情结很深、总爱寻觅英雄人物济世价值的女记者来说,既很荣幸,又很艰苦。我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因为牺牲了的英雄无法再与之交谈,而活着的英雄也不愿展露自己;更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总会令我眼含泪水。面对他们的慷慨牺牲,我有时会默默仰望,怀着敬佩和悲痛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好好地活着,你却这样牺牲了?”往往在热泪盈眶的时候,职业…  相似文献   

8.
随笔     
在一个日本游戏里,一些村民集资1000元钱请一个途经村子的杀手除掉当地的一个恶霸,杀手却说,起码得给他1500元,因为报酬低了会影响他的能力发挥,可能除不掉恶霸。最后,村民砸锅卖铁凑齐钱请杀手除掉了恶霸。我很欣赏杀手的“讲价”。也许是因为他很清楚地处穷乡僻壤的村民们难得遇到他这样的高手,也许是村民们常年累月被恶霸折磨得只剩下唯一的生活目标——除掉恶霸,所以他们的交易很愉快。 前不久,有一家媒体的数十个记者联名向老总递交了一封信说,“我们每日在酷热的太阳下奔走,非常辛苦,工资却很低,  相似文献   

9.
“爱”是什么?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真”又是什么?没有虚假,实实在在.我认为付出和回报应该是成比例的,只是比值的大小不同罢了.也就是说你付出12分辛苦,也许只能写出8分的稿子,但你下8分的辛苦,绝不会写出10分的文章来.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不是像有人抱怨的那样:记者越来越难当,稿子越来越难写.关键要看你下的功夫够不够,故事选得好不好,讲得精彩不精彩.正所谓爱到深处情自真.  相似文献   

10.
声屏博客     
刘玮:我不是“无冕之王”也许是我好管闲事的性格造就了今天奔波忙碌的记者生活。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八小时之外还思量着公事,于是成了单位有名的大龄女青年;为了抢新闻,我经常忘记自己是个柔弱女孩。家人的抱怨和工作的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怕的还是在一些地方和别人聊天,别人都会戒备地看着我问:“你没有在录音吧?”甚至还有人掀开我的包检查,天哪!这样的事情碰上还真叫人头皮发麻,但是说来也怪,这些不安和尴尬一到采访现场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平时逛街,我总是习惯性地带上采访工具,好像漏过一条好新闻就像犯罪一样。我深爱着这个让我欢…  相似文献   

11.
“专门家”与“无名作者”我在编刊物的过程中,常听到人家批评:你们刊物的作者专家太多。这个批评说出了一个现象,《文史知识》的作者队伍中专门家多。尽量请专门家撰文,正是我们刊物的主张。我是这样想的:专门家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专门研究,他们所写文章一般都有较高的质量,能给读者准确的知识,这不是很好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专家路线,照你这样去做,怎样培养青  相似文献   

12.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0,(10):33-33
发生在今年二月份的美国 CNN、雅虎等多个国际大型商业网站遭受黑客攻击事件,就是黑客利用大量茫然无知的主机及个人电脑作为黑客跳板发动的。那么,到底什么是“黑客跳板”(Zombie of Hacker)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避免自己成为黑客跳板?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了解联网是“双向”的,任何主机或个人电脑只要连上网络,通往你的计算机的大门就会同时敞开,若不作任何的安全措施,很容易论为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我在博客上看到一则署名“北方”的留言:“看你的博客,我有一个感觉,我觉得我是被你当作一个学生在教。你让自己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这样会让读你文章的人感觉到你是想保持自己与大家的距离。这不是写博客的最好姿态。就交流的彻底和真实程度而言,朋友之间要比师生间更充分。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如此的表达。但站在我的视角来看,我不喜欢你这样。想想,你真的像你所摆出的那个架子一样,对世间的事全都搞明白了吗?你真的无所不能了吗?我想不是吧?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朋友支持,我建议你还是调整一下写文章的视角,不要老是俯视一切。”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一辆3吨重的皮卡车你能拉动几米?你的双腿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踢多高?一辆普通的“桑塔纳”轿车你能装多少人?也许你很好奇,或许你也想试试。如果你现在不忙的话,你可以到大街上叫上一辆“货的”,然后把你的家具往上搬,当达到3吨重的时候,看看能否将车子推动;如果你在办公室,那么跳起来试一下,看能否碰到天花板;如果你对你的爱车很有信心,那就指挥你的亲朋好友,看看你的爱车到底能塞下多少人,15个?25个?还是更多……当然,如果你觉得做这些事情太麻烦,我倒是可以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只需每周五晚上6:45坐在电视机旁,收…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7.
向菲 《新闻三昧》2005,(9):14-17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两名身负命案的逃犯在我的陪同下自首,此事被各家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我似乎成了一名“传奇”女子。几个月来,被提问频率最高的就是两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这两个逃犯相信你的?”,“难道你不害怕吗?”。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疑惑重重,原因在于,许多人眼中辜海军和袁炳涛的第一身份是“杀人逃犯”,带着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眼里他们就是凶恶的、危险的、良心泯灭的、不可靠近的。而在我眼中,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喜爱我节目的忠实听众,其次,他们才是“在逃犯”。因此——  相似文献   

18.
说“空泛”     
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作品:题目不错,文字流畅,道理也对,但就是看不下去,或者看后一无所得。那是一堆砌得很整齐的文字,而不是一篇令人感动、使人受到启发的文章。对这类稿子,甚至很难提出具体的意见,也许只有两个字:“空泛”。于是就有人问了;“怎么才能不空泛?”或者“怎么写来写去总是空泛!”这  相似文献   

19.
喜欢简单     
简单的发型,简单的服饰,简单的笑脸,还有一颗简简单单的心,“组装”成了一个有点儿像男孩儿的、简单的我。我喜欢简单。清晨起床我不会像大多数青春美少女一样,在镜子前涂涂抹抹,梳妆打扮。清爽自然不也是一种美吗?我喜欢简单。简单的笑容每天都挂在脸上,使我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使我得到了很多好朋友。而那些表情“丰富”、内心“复杂”的人们就像在表演变脸一样,一会儿冷笑、讥笑、苦笑,一会儿开怀大笑、得意地笑。这样不停地演戏给别人看,你不觉得累吗?我喜欢简单。别人都说我太幼稚,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也毫无防人之心。我不知道干吗要防着别人。如果整天都提心吊胆,想着怎样提防别人,你会很快变老的。人活在世上不正是图个轻松自在吗?为何要整天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法子算计别人、提防别人呢?有歌词写得好,“时时刻刻忙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果大家都扔弃了“算计”,没了害人之心,又何须有防人心呢?我喜欢简单,我不会把情想得那么复杂,不会把每人都看得那么神秘。我对每人都是简简单单,清清澈澈喜欢简单$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王翮  相似文献   

20.
下乡采访遇上老读者,他们常会好奇地问,你们《农村大众》的贴心大嫂到底什么样?读者这样问,我是很高兴的。因为“贴心大嫂”是我主持的一个栏目,换句话说,贴心大嫂就是我呀!1998年冬,农村大众报第二次改版。我分到的任务是创办一个反映农民精神生活的生活类版面《田园乡情》。那时,我刚干新闻没多久,不知从何处下手,便向同事请教。同事对我说,这个版不好办,办得实了,像个新闻版,跟现在的《官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