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  相似文献   

2.
论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轶 《华章》2011,(13)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藏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贞瑶 《家教世界》2013,(12):150-15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音乐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该如何设置情境,让学生迅速体验特定的艺术氛围与状态呢?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欣赏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晶 《教师》2010,(2):71-72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在音乐欣赏课中,应使学生陶醉于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被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以此产生情感共鸣。本文对如何上好职校音乐欣赏课作简要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促使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才能,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孕育美、赞颂美”。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小学音乐教材编入了很多富有季节特点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一、主题阐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创设可预约的精彩,探索以音乐为本的课堂综合美。  相似文献   

17.
陈强 《儿童音乐》2014,(10):48-51
正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几条乐理规则,也不是让学生仅仅学会唱几首歌、跳几只舞,而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欣赏和参与音乐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接受音乐文化,同时其情感、人格和智慧也得到完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爱好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课文《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文通过艺术活动,使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它不仅注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能力的培养,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使学生乐学、会学,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