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海燕 《文教资料》2009,(32):76-77
听、说、读、写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关键环节.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语文的双翼,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两方面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我们采用了评价的方法。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摆脱教学低效率的有效办法。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必要性,其次是教会学生背诵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诵,历来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高科技所无法代替的。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由于缺乏英语使用的环境,许多学生反映“英语难记”或“记了没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背诵方法和背诵内容上给予学生指导,提高背诵的效率。一、认识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过好背诵关。然而,同样是背诵,有的人能事半功倍,有的人却事倍功半。这主要是由于背诵时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灵活多变,后者呆板单调。如何让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既节省时间又记得牢固呢?那就得教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而且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背诵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背诵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们厚积薄发的铺垫,也是学生们语文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们巧妙背诵,让学生们放下背诵的负担,在背诵中锻炼思维、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一、巧抓关键词语,指导背诵在学生进行背诵时,常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教师稍一提醒,学生们就又能很快地背诵出来,这是学生们缺乏记忆"支撑点"的缘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时,可  相似文献   

5.
一、背诵的检查背诵,是提高学生记忆力和读写能力的措施之一。背诵之前,通过分析课文及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对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使学生对背诵的内容达到熟记的程度,还有赖于他们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细心揣摩、反复领会。我从改进背诵的检查入手,促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认真理解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的死背书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提出问题,答案就是在学生背诵的内容中。我在检查背诵时,不是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从头至尾一口气地背下去,而是用问  相似文献   

6.
背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背诵并不等于死记硬背,为改变学生背诵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本文将列举实例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学生背诵积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文的 ,这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表达能力差 ,说话颠三倒四 ,语句不通顺 ,或使用不规范的语言 ,其原因在于学生语言积累少 ,忽略了背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背诵”这一传统的学习经验。要加强课堂上的背诵训练 ,根据记忆规律 ,讲究记忆方法 ,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对一些学生而言 ,背诵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懂难学,背诵更是一大难关。以前教师大都采取课堂上集中串讲,学生朗读,课下由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教师提问记分的方式。由于背诵方法单一,学生对文言形式不太适应,背诵往往较被动、较机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其实不只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更是一个监督者。内容讲解在教师,背诵包袱却让学生背起来。根据教育心理学,初一学生理解能力较小学生有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身上依然保留了较突出的向师性,但自尊心明显增强,自我表现欲十分强烈,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而这个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并习惯文言行文方式,必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如何才能让学生既乐于背又背得快呢?笔者以为教师应由背诵的监督者变为指导者。所谓监督是查看并督促之意,学生在背诵时有种威压感,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即使会背,也容易忘记。背诵本为了强化理解,但在这种监督下,往往会产生为背诵而背诵的现象,这有悖于教学的初衷。而指导是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的意思,尽管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有失误,也可得到教师心理上的支持和背诵方法的指点,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记忆背诵篇目,将...  相似文献   

9.
背诵英语课文是小学生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之一。这一点已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如果只是强制小学生去背诵,那么势必事倍功半。如果想使小学生背诵英语事半功倍,除必要的强制措施之外,更必须在培养学生背诵英语的积极性上下大工夫。以下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背诵英语课文的积极性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背诵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培养学生智育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德育教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继承和发扬背诵这一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让师生认识背诵的重要性,树立学生背诵的信心,解除他们背书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提高背诵的效率,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更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延续了千年的古老方式——背诵不可因为求新而放弃,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快捷方式,也是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意思的基础方法,在中国学生没有得天独厚的讲英语的语言环境下,我们也只有让他们把一些关键的表达语和关键的段落背下来,这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但背诵不可盲目贪多,要指导学生科学背诵。文中介绍了六种主要的背诵方法。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背诵习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经常回忆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背诵是学习外语有效的传统方法。在我国140多年外语教学发展史里,许多人青睐背诵,对其评价很高。近十几年来,教师和学生对背诵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背诵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背诵慢慢地被抛弃,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喜欢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如课文语段背诵、成语背诵、课内外古诗词背诵等,甚至让学生背诵文章段意、中心思想等,背诵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学生成为了背诵的机器,背得头昏眼花,叫苦不迭。教师评价背诵的方式更是单一而陈旧,无非就是抽查学生整体背诵、全文默写等老方法。其实,背诵的评价要有效,必须要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一定比例的古诗。教学这些古诗后,教师大都要求学生会背诵或默写,这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教学得法,认真加以指导,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古诗。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五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解背诵法 背诵是熟记的结果,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地记忆,从而背诵出来。所以背诵一定要以理解为前提。学生理解了所写的事物,懂得了所写的意思,了解了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再指导背  相似文献   

15.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时至今日.仍是强化学生知识积累、发展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内地西藏班学生大都感觉语文背诵很难.而语文老师又认为背诵是学生自己的事,不重视学生背诵心理的研究和背诵方法的指导,从而使语文背诵成为内地西藏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须借助背诵.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者要加大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的量,特别要注意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在教学中,语言的输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多数都需要用背诵这一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输入进行巩固.课文背诵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那为什么有很多学生不喜欢背诵,甚至有部分教师也反对背诵呢?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对背诵处理不当,使学生的背诵事倍功半,导致学生对背诵有抵触情绪.经过多年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卓有成效的课文背诵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感是语言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背诵是提升语感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背诵方法和策略缺乏指导,导致学生觉得英语文章背诵难,难背诵。本片文章提出七大有效背诵策略,运用于日常教师对于学生有效背诵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干货输入,提升语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处于理解和运用之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背诵积累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掌握背诵方法是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比一比,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可扶一扶,让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背诵兴趣更强了,背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珠海市三灶区金海岸海华小学林涛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博闻强记、熟读背诵。背诵是发展学生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些教师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乏味呆板,从而冷落或否定了这一教学手段,甚至连“熟读课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影响了学生对...  相似文献   

20.
正背诵是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识记,其识记的效果会因为背诵方法选用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传统的课堂,学生喜欢进行机械记忆,这种记忆过于死板,大部分学生将重心放在死记硬背的"记"上,很少有学生能够兼顾对背诵材料的"识"。这样一来,学生势必会出现遗忘周期短,甚至瞬间遗忘的问题,这会使背诵功亏一篑。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识记转变,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在学生理解词句的精髓要旨以及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后再引导其进行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