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对转型时期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式,同时信息社会之下政府的治理也必然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对于我国政府来讲,当前的政府治理面临着信息社会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两种社会背景的交织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公民社会的崛起,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政府必须要进行治道上的变革,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同时及时地调整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治理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倡导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基础,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地方治道变革有着重要启示,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相似文献   

4.
在治道变革取向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建设在于通过职教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助推公办高职院校的治理。对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内涵及其办学特征的阐述表明,相比其他建设模式,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建设具有自身的优势,而这是通过以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机制为代表的产权设计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行政文化战略,认为绿色新政是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趋势和助推器,是行政文化变革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的背景下,深圳市政府首次依普通公民的申请,向吴君亮团队公开了本级政府2008年部门预算,由此拉开了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但是我国政府向公民公开预算刚刚起步,还面临着政府官员及公众信息公开意识薄弱、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以及政府预算过于笼统专业化等诸多瓶颈。因此,需采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细化预算编制、使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在人大常委会下设预算委员会、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发展等策略,以推进政府预算公开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具有责任性、义务性和时代必然性.文章从信息公开的必然性出发,并基于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内容与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措施,即立法、意识信念、基础建设和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民参与研究:历程、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公民参与在我国作为一项新式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和地方治道实践和变革的重要内容,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已成为政界和学界的共识性话语。试图系统回顾和梳理我国公民参与研究的历史进程,探究其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新形势新背景对我国公民参与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公民参与治道变革实践与公民参与理论研究带来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训华 《考试周刊》2014,(83):150-151
高校信息公开是国家信息公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公开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在高校信息公开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可通过提高认识、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正确处理档案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和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等举措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的再加工,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自由使用和市场化,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再利用.当前,我国法律对政府信息公开再利用没有明确规定,而一些政府部门却垄断信息,使之不能为公众和社会利用,使信息无法增值.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实现政府信息再加工,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公开、透明的政府,用法律制度、市场机制保证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及利用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不可治理公共事务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网络治理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作为未来发展趋势的网络治理模式给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着重大使命的中国政府应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服务者、推动者、参与者、诚信责任意识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3.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审计职能,挖掘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对当下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行政的法治化、高效化、廉洁化和透明化,以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应定位于监督、效率、公开和秩序职能,这使国家审计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有力支撑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治理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为改善和寻求国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民社会力量的弱小、行政文化的滞后等诸多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在我国的建立,因而,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意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林白小说中火的意象具有独特的意义。火的意象在林白作品中既象征着故事人物的仇恨,罪恶,死亡,也象征着人物对爱情的追求。另一方面,火的意象在其作品中还象征着对尘世的救赎与净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治理特征是行政型治理。在产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产权制度下,传统国有企业被政府化和行政化。在传统体制下,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治理主体,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治理关系是行政治理关系。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新型治理模式是一种产权契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内部关系呈现复杂性、混沌性、挑战性、失衡性和不适应性。高职院校外部关系的关键即为与政府的关系,院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为鱼和水的关系,院校与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关系。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要素,即院校运行和决策的系列制度安排和权力层级构造,均是围绕着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重构。由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须在法治、共治、善治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又因为职教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体现区域性、开放性、跨界性、系统性、共赢性的特征。"三治"和"五性"的实现,需要依靠有效公平的制度规范、运作有序的权力机构和良好协商的沟通平台。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乡政村治”模式日渐暴露出的新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后续发展,如何创新治理模式,走出乡村治理困境,既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笔者在全面归纳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贵州民族地区的“参与式“治理的典型个案,力求阐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心理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乡村治理模式转变取向.  相似文献   

20.
政府和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让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高校治理,形成“政府一高校一社会”多元共治的格局,应实现高校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同时社会力量也要转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