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辽宁大连市7所本科院校55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并对问卷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就业危机、恋爱情感、师生关系、学业压力、考研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文史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明显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城镇大学生高于乡村大学生,二本、三本大学生高于一本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青年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高校青年工作,就必须要信任大学生、关注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关爱大学生,全心全意为大学生着想,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为大学生办实事,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做大学生的朋友,把大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从而最终赢得大学生,赢得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党和国家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战略部署。服务大学生就业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保障大学生权益职能的体现。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以育人和服务大学生为中心,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提出了应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重视大学生品格养成、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等六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研究,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要研究总结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经验。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作用,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行为,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础,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仰对大学生的行为有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高校信仰教育也面临着挑战。从心理认同的角度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信仰需求、提高其信仰接受水平、促使大学生将信仰内化并指导其行为。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把握大学生情感特点,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针对大学生意志特点,进行正确的信念引导,依据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共同分担的责任体系。本文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的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与汉族大学生专业承诺进行比较,了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少数民族大学生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持续承诺、经济承诺与专业承诺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少数民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有利于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识、精心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并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格优化是指引导大学生在理性认知健全人格属性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培育而使大学生具有良好人格,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人格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人格优化培育系统,多渠道、多层面加强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2.
同一时代背景下,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大学生在人生目标和目标实现手段上的选择总体来说是一致的。但乡镇、农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取向强于城市大学生;乡镇、农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强于城市大学生;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富于冒险、创新精神,而乡镇和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加循规蹈矩、遵守规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安全呈现出求职途径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以及大学生就业安全形势严峻等特点。保证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安全应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监管力度,加快大学生就业立法保障体系构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创新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浅议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心态,企业用人标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基本措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心态,企业用人标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少数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长远的战略任务。本文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研究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3个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认识误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阅读素养关系密切。大学生阅读素养包括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和生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大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均有待提高,所以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宣传阅读作用、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大学生阅读方向、教授大学生阅读方法、成立大学生阅读组织等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通过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团具有学生参与度高、组织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制度建设完善等特点。针对大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特点,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推动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识、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并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校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而体育锻炼现状却不尽人意。据统计,只有34.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其中,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中,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情况也不理想,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男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10份南昌高校学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影响因素,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杀想法发生率为10.4%。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关系对其自杀想法存在影响。对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女性大学生、农村的大学生和年龄在在19~20岁和21~22岁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比例要比其他大学生要高。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产生的自杀想法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负向影响自杀想法,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正向影响自杀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