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的艺术包装是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和生理器官活动,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和创造,实现“要我说”向“我要说”的转变。在口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包装”。达到交际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刚入学的学生把识字视为“苦差”,不喜欢识字,更别说主动识字了。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爱识字。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时,我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我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讲故事”的效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自主作”、“成都巨变”、“对话作”,一堂堂形象而丰厚的课让我深感教学困惑的心豁然。“教语,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读是语学习链条的中心环节”;“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是教学”……一句句质朴而真实的教学经典让我理论贫瘠的心豁然;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课改,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一样,有谈“虎”色变之感,特别是我们这些还未进入课改的年级,使用的仍是九年义务教材,怎样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曾使我一度陷入彷徨之中。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后,我开始尝试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下面是我用课改理念指导“化简比”一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6.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课堂可供挖掘的资源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称之为“互动的历史教学”。我具体把这分为两个方面:“互”——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动”——教学在动态中进行。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肖慧 《异步教学研究》2005,(1):41-41,43
自2004年我校引进并正式挂牌成为“异步教学示范学校”以来,异步教学理论已走进师生的心灵,渗透于每一个课堂。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到了异步教学的甜头,领略到了异步教学的魅力,也更坚定了我选择“异步教学”作为教改方向的信念,因此,我决定咬定“异步”不放松。  相似文献   

9.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0.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之一,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这种教学思想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现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但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感受到“我要学科学”,而不是“要我学科学”。让科学课的教学充满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有力地促成“我要学科学的”积极态度,并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棋子与道具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尴尬     
为了上好《大雨和小雨》这一堂“新型”的音乐公开课,我根据新课标的特点与要求,翻阅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备课,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为“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依据“多元智能开发和培养”的教学理念,强调从传统的“制度课程”转向“教学课程”,尤其在备课方案中,我制订了三套设想,花费了两个长夜制作好课件,满怀信心地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紧抓“兴趣”二字做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英语周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自己愿意想的,说自己愿意说的,写自己会写的,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二还”和“三让”。  相似文献   

18.
汤金娥 《江西教育》2002,(10):21-2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给了我深刻启迪: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处理得当,但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呆板,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兴味索然。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情”的源头,在于“照着教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赞可夫语)。“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就如同一个人,虽五官端正,却没有“神情”,会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为此,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摸索,我改过去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19.
喜爱的理由     
章师亚 《小学语文教学》2006,(3):F0002-F0002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二十多年,读着《小学语文教学》一路走过来。二十多年风和雨,二十多个春和秋,是《小学语文教学》给我以教育教学理论的修炼,给我以教学实践的磨砺。使我由一名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毛头”成长为骨干教师;使我由一名“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成长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品读“开篇的话”,似潺潺流水,浸润心田;如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我们常常疑惑、迷茫、徘徊,是“开篇的话”,以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进行分析阐述,引领提升,使我…  相似文献   

20.
彭芳 《广东教育》2003,(2):31-31
语文教学应该“动”起来,鲜活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用“心”学习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局面。一、化被动为主动钱梦龙说:“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摒弃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填鸭注入的教学模式,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去探求知识时,语文教学才算“动”起来了。教学《项链》,我一上课就单刀直入提出问题:“玛蒂尔德值不值得同情?”学生面对问题,不敢贸然作答。于是令人满意的场面出现了:大家认真地阅读,紧张地思考,热烈地讨论。结果是出现了“值得”“不值得”两种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