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世界各国行政程序立法史着手,结合行政法学发展史,横向比较两大法系国家的行政程序法观念,进一步探讨中国行政程序法观念,提出中国制定行政程序法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行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典,而是由分散于宪法、法律和法规等为数众多的法律文件中的规范组成。  相似文献   

2.
拜占庭9世纪后期至10世纪是一个编纂法律的时代,先后颁布了《法律手册》《序言》《帝国法典》和《市政官法》等重要法律文献。《法律手册》与《序言》是适合帝国内部法律实务界使用的重要法律典籍。《帝国法典》是对查士丁尼法典的改造和更新,实现了瓦西里一世将查士丁尼法典进行希腊化修订的愿望。《市政官法》则是一部非常重要而实用的城市管理法规,包含很多关于市政管理和商业行情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A.《乌尔纳姆法典》B.《苏美尔法典》C.《汉穆拉比法典》D.《俾拉拉马法典》2.古代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同时也是世界法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是()。A.伊斯兰法B.罗马法C.古希腊法D.古印度法3.种姓制度为下列哪个法所特有()。A.古希腊法B.古印度法C.日耳曼法D.教会法4.今天伊斯兰国家中仍将《古兰经》奉为宪法的是()。A.伊拉克B.阿拉伯也门C.沙特阿拉伯D.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普通法的基本原则是()。A.遵循先例B.程序先于权利C.正当程序D.自由心证6.日本法属于()…  相似文献   

4.
汪超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41-145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5.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6.
《夜郎君法规》是彝文献《夜郎史传》中记述下来的一部由武益纳时代制作的法典,"法规"中的20条内容有着鲜明的奴隶制法的特点,体现出武益纳时代战时法的特征,包含了秦汉以前中原法典中罕见的民法内容,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古代少数民族方国的法典。通过对其历史内容、古彝文字的产生、夜郎国统治民族有立法的传统以及同水西土司法规的比较等方面的论述,认为《夜郎君法规》作为夜郎国的一部法典,其历史真实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国王制定并颁布的,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法典。也是世界古代名的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前期的法典,也是世界“古代法”中最名的法典之一。《汉穆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不仅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而存在。而且在法律化上都处于起源、初创阶段,基本上都是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法阶段。因此,二部法典具有若干本质性的共性特点,诸如具有宗教性质;保留氏族制残余;阶级属性鲜明等。古巴比伦奴隶制与古罗马奴隶制有所不同,两的经济基础不太一样,建筑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法律化。各有特色。古巴比伦的法律化带有农业化色彩,古罗马的法律化却有较多的工商化色泽。二部法典具有不同的法律化特点。其一,法律的规范程度不同。其二,重视民主权程度不同。其三。法律的价值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8.
何谓《史记》之本纪,有"天子曰本纪"、"本其事而记之"等说法。本文提出新的见解,即"本纪者,本天地之法则,建帝王之纲纪也",并从天地与纲纪、天子与纲纪、德力与纲纪、人心与纲纪四方面加以论析。最后以为《史记》本纪是司马迁关于国家学说最为集中而具纲领性的意见表达,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价值,因而成为了《史记》全书之"纲"。  相似文献   

9.
“积贮”析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贾谊《论积贮疏》一文,编者在题注中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文帝重视农业,提倡积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及其他一些选本、注家也多持此说。更有甚者是把“积贮”译为“贮备粮食”。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有这样一段说明:“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10.
“奇正”一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述。《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是说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治理国家,用多变出奇的战术指挥部队作战。《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性。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2.
范畴对于古代文论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量地创设和运用范畴是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经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学术,对古代文论范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十三经的大多数典籍都有文论范畴,并且经学元典中的文论范畴在古代文论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属于核心范畴或元范畴,具有极强的繁衍再生力.因而,经学构成了文论范畴的一个重要渊源.其二,经学对文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对文论范畴内涵的影响而实现的.经学家通过对文论范畴内涵的阐释和规定,以实现对文论的渗透和制约,这是经学通过制约和利用文论进而来制约和利用文学的一个有效途经.其三,经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总是从自身学术特点的角度即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出发来阐释文论范畴,从而使文论范畴具有了政治伦理化的品格.进一步说,经学的理性精神及高度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赋予了文论范畴以突出的理性化品格,这一品格促进了古代文论学科的科学性、学理的逻辑性和理论的深刻性.经学对古代文论范畴及整个古代文论学科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必须与经学这一因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史家章学诚,从史学发展着眼,提出"六经皆史","六经"是上古政典,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强调"六经不可拟","六经"之意可以"师仿"等.这些认识,对人们进一步研究"六经"、探索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训释群经与诸子以及归纳古汉语的“文例”方面。他继承了乾嘉皖派汉学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门径,又将其与自己校勘、训诂古文献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优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其治学思想和方法毕竟还属于传统学术范畴,自身局限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自汉武帝"春秋大一统"后,儒家经典开始在最大范围内成为知识分子共同的经典。或为立功受禄,或为立德立言,总之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对象的统一的经学。然而由于社会政治需要和治学方法的不同,经学截然分化为相互对立的今古文经学,并在以后的几百年岁月里不断因为政治利禄或道统因素发生激烈争斗,最后以东汉末的今古文经学之融合暂告一段落。通过对经学在两汉的四次纷争,尤其是在东汉的三次纷争的梳理,勾勒出经学在两汉的发展轨迹,进而分析东汉末今古文经学走向融合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拨开神学迷雾,鉴取《周易》的宇宙人生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倡导顺天承运,天人协调;在个人作用上强调自强自立,能进能退;在修身上提倡守正持恒、谦虚做人;在一些卦中还列述了晋升之道、齐家之要和革故鼎新的要义;对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都有涉及。只要正确批判借鉴,对建设现代世界的新文化、新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儒学经典的欠缺,使大学生终究成为“失根的兰花”。作为人文课程的教师,有责任借助于儒家经典,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的教育,以全方位提升其人文品位。儒家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浓缩,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