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 “窄播传播”也称“小众传播”或“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是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信息复制性传播,即“广播”;“窄播”则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 当前,我国电视传播日益向“窄播”方向发展,观众被分化为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播电视到底姓“广”还是姓“窄”,搞“窄播化”还是搞“大众化”,一直困扰着广播电视界。“窄播论”者称:“窄播”是广电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化,广告商更注重对特定目标人群的宣传,“不愿白花每一分钱”,这种分化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广电传媒必须走专业化、“窄播化”的道路。“大众化”论者强调:“窄播化”存在种种  相似文献   

4.
种种的迹象已经表明,区域性新闻机构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我国的传媒空间,正逐渐迎来一个“小传媒”的时代。 早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传媒发展较早的美国早已呈现了小传媒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竞争,迫使大量的传媒改变它的内容和形式,使他们的传播趋向单一化、受众非群体化;广播电视由“广播”变成了“窄播”。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分割为全新闻电台、全音乐电台、全教育电台等专业电台。 以“窄播”、“分众化”为主要特征的“小传媒”的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创办分众节目的原因频率资源的扩展。广播电视台在开台之初,每个台只有一个频率(频道),综合台只能办几个综合性的节目,之后频率资源多了,能办多种节目,甚至成立系列台办多套节目了,面向分众的窄播节目才能提到日程上来。数字技术和宽带网络使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科技委主任张海涛在刚刚结束的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讲到:“当前,我国广播影视进入了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更多地依靠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广播电视界正进行一场以数字化、网络化、窄播化、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在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广播电视本身的形态和内涵,从而必然会引起广播电视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服务和接收方式,也促进了广播电视与通信、互联网业务的相互交融与渗透。本文将列举二十项当前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热点,概述它们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传播的对象由“大众”转为“小众”,传播的方式由“广播”变为“窄播”。与此相应,“满汉全席”式传播受冷遇,为特定受众服务的分众化传播日益得宠。往昔的“综合服务”正逐步转向面向特定观众的专业化服务,这  相似文献   

8.
“分众传播“也称“窄播传播“或“小众化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新闻的窄播化和个性化使得网络媒体通过制作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获得最大的点击量和利润。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分众化、专业化,主持人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媒体、受众、市场的变化,主持人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一"变"三"化",一"变"是指由杂家变成专家,三"化"是指个性化生存、娱乐化气质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以来.以频率专业化为特征的广播改革方兴未艾.广播业的这种变革,从内容上讲,是从传统意义上以新闻为主的综合内容走向单一的专业化频率的变革.从对象上讲.是由“大众化”.“广众化”向“窄众化”.“分众化”的转变.可以说.广播的“窄播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方言电视节目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艺 《新闻前哨》2008,(8):88-90
竞争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外部因素,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内在动力是媒介传播的分众化、窄播化。方言电视节目让受众在同一时间不同频道、不同时间同一频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大众到分众,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被称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前四次是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相似文献   

13.
电视包装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 新传播时代,栏目的窄播化,频道的专业化、对象化越来越强,分众传播成了电视发展的趋势,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分众传播与目标观众形成一种通道,也就是对象化。  相似文献   

14.
吕炜 《新闻知识》2012,(5):68-69
当今广播电视"窄播化"、"分众化"的趋势以及受众日益多元化的兴趣,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基于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定位、调整课程体系,把握行业发展、科学设置课程,强化师资力量、开发实践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拓展评价方式、引导自我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在打开电视机可以收看到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视频道,质量上乘、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令人目不暇接。从中央到地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数不胜数。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地方台节目主持人如何破茧而出,彰显个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广播电视已进入窄播时代,受众已不再是公众而是分众。如果没有独特的卖点,竞争是无从谈起的。虽然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但对于受众来说,打开电视机都是  相似文献   

16.
马嘉  海燕 《新闻传播》2005,(3):19-22
自从实现媒介市场化运作以来,有两种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窄播论”者称:“窄播”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化。广告上更注重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大众化”论称:目前广告商看重的还是收听(视)率,而提高收听(视1率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这似乎是一个永远的悖论。无论是“窄播论”还是“大众化”,都是以广告商锁定的目标受众为核心。来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电视现在也进入“窄播化”、“分众化”的时代,没有哪个节目可以说它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即便是名牌栏目它也只能满足部分观众的需求。央视的“对话”、“艺术人生”,还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这些新兴的谈话节目,别管谁克隆谁的,总是也打出牌子来了,  相似文献   

18.
孙西娇 《青年记者》2007,(18):97-98
从大众时代到分众时代,不仅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分的节目,还能看到越来越细分的主题频道,各电视台都在为锁定特定的收视人群奋战,窄播理论已成为频道运营的重要基础。女性是电视媒体的重度消费者,在分众化的趋势下,以女性为主题的频道出现使激烈的电视竞争市场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郝雨  殷一冉 《传媒》2016,(19):91-92
过去人们因广告占据时间而排斥,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主动转发、分享广告视频,并配以有感而发的文字,成为广告的二次传播者,这种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广告自身形式的进化,以及新媒体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相同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人们聚合成一个分众团体,对此,传播者试图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将信息进行分类,针对受众群体的特定要求提供私人订制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广告也逐渐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随着社会进而进入分众、小众和窄播的传播时代,过去点对面传播进化成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过去只强调“广而告之”的传统覆盖式传播转向更具有精准性以及定制推送的精准化传播.最近,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数字广告创意密码》一书全方位研究了数字化广告的重要变化和全新形态,该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现,受众群体也因社会分工的细化而逐渐细化,广告市场也因此而分化,传播正由“广播“变为“窄播“。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体,适应了“窄播“和“分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