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邯郸记》是"临川四梦"中仅次于《牡丹亭》的又一杰作。在《邯郸记》中,汤显祖把他描写梦境的艺术发挥到美妙绝伦的地步:他既写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人生之梦,也写出了带有宿命启示色彩的神秘梦境。《邯郸记》无疑是汤显祖几十年宦海生涯的总结。剧本借卢生醉生梦死的一生直接暴露与鞭笞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堪称晚明时代的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2.
《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4.
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所写的《南柯记》、《邯郸记》两部传奇,对其艺术性,一般都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对“二记”的思想内容,历来则有所争议。如有的批评《南柯记》“成为汤显祖失败的作品”,《邯郸记》“作者在揭露之后剩下来的是失望、彷徨和消沉”;有的赞美“二记”“象这样的杰作,在全部明人传奇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5.
《邯郸梦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依据明代官场生活的实际状况,塑造了堪称明代士人代表的卢生形象。又通过卢生一生穷通荣辱的遭际变化,批判了明代官场的恶浊现象,解剖了卢生式文臣武将自私卑污的灵魂,对明代士大夫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也做了客观性描写。更为重要的是,这部戏剧对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进行了认真思索,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邯郸梦记》是人们考察明代官场和士大夫阶层心灵变化的一个重要媒介,思想蕴含丰富。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笔下的《邯郸梦记》通过反映封建官场生活,对人性、人伦关系等展开了深刻思考。文章首先对汤显祖作品《邯郸梦记》进行简单介绍,进而解读其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观点,主要从人性化、儒家思想、人伦关系、官场众生相、爱情与姻缘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古典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临川四梦"上,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近年来,学界对于"临川四梦"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对《邯郸记》的本事考、写作时间考、作者创作思想研究以及梦的架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及背景进行了研究,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9.
改编是古代戏剧作品接受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改编目的、改编方式、改编得失等几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南柯记》、《邯郸记》改编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的《邯郸记》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一是多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恰当地表现人物的情感,语词清丽典雅;二是善于采用飘逸豪放的语言突出宗教主题,以及主人公卢生塞外征战的坎坷经历;三是善于使用本色自然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可以说,汤显祖《邯郸记》是古典戏剧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邯郸记》这部戏剧一方面极力渲染了邯郸之地的人杰地灵,另一方面又通过卢生的波折命运,表现出赵文化中勇武任侠、放荡游冶的特点。因此,《邯郸记》不仅是黄粱梦故事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一部彰显地域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邯郸记》借吕洞宾点化卢生的故事,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剧本语言简练,结构紧凑,排场安排合理。明清时期在舞台上演出频繁,其演出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王琴堂被称为邯郸最后一位名绅,其一生行状颇具典型性。王琴堂接受私塾教育,后科举入仕,被清廷派去留洋考察;出任过民国官员,后由官入商,积极从事邯郸地方公共事业。王琴堂个人行状的变化,实际是整个士绅阶层在生产机制、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知识体系、身份与集体意识上转换的缩影,是邯郸士绅阶层向近代化转型的外在表现和必然结果。尽管王琴堂的转型相对积极,但受时代所限,其转型过程甚为艰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在"三言"等小说中却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本文尝试考察其弱化的特征、外部缘由、内部成因等几个方面,同时兼与《红楼梦》对比,以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经验证明,大力加强、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全国上下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发展高职教育对"中国梦"的实现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基础"课在"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刻剖析中国梦的内涵,提高其对大学生的理论吸引力;分析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提高其现实向心力;在相关章节中穿插中国梦教育,提高其穿透力;加强中国梦实践教学,增强其践行力。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到"基础"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了小人物生命的清纯、高尚与美好,它对人的生命意识、个体价值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对没有功利之心、道德之心的人之本真生存状态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伪饰、机心、贪婪等生命状态给予了否弃,同时,对于儒家伦理思想推崇的家国意识、仕途经济与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要内涵及其开展意义,并提出开展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措施。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3部分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国梦"输送高素质的圆梦中坚力量。高校可通过形成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体现"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园景观文化,推动贴近"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组织融入"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内文娱活动等措施深化主题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邯郸学步”在定型源流中经历了邯郸步、学步、失步、学步邯郸、邯郸之失等语词的选择过程,最终因其表意丰富完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被社会习用而固定下来.历代文献使用“邯郸学步”多讥模仿之失,但亦有学步之难和学步者稀少的感叹,这是对邯郸学步的多重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