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是作物生活的基质,它不仅给作物以物理支持,而且提供作物生长期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它主要从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两个方面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土壤肥力特性的复杂关系中,土壤的物理性质起着主导作用。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以及其含量不仅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而且是决定作物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数据为基础,重新整理东北、华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特征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和信息,以供在生产实践中作种植或者施肥等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6年前后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分析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各种养分的综合能力,土壤养分的丰缺程度及其供给能力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了解土壤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客观分析土壤的养分水平,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农业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是能被水和盐溶液浸提的有机氮。综述了国内外对这一特殊氮素组分的研究进展,包括SON的来源和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中SON的含量、SON对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SON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SON在农田土壤氮素淋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植物养分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对农业生态系统中SON含量、淋失状况以及SON与其他土壤养分、植物吸收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及其对结果分析,简述无作物土壤养分消长规律的测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其一是充分了解养分资源的时空变异特征,有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状况,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二是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微域调节相结合,以获得养分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三是无机养分资源与有机养分资源配合施用,养分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保持养分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9.
乡(镇)级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乡 (镇 )级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菜田土壤主要养分N、P、K、Mn、Zn、Fe等尤其是P、Mn和Fe的速效含量明显高于粮田 ,种植制度和土壤肥料有关的管理历史是对土壤养分进行宏观分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粮田土壤N、P、K、Mn、Zn和Fe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整个区域土壤N、P、K、Mn、Zn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存在着半方差结构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存在着空间相关性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粮田区域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2、2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 1 2 5 %和 1 2 5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 89 97~ 74 6 5 6元 hm2 和 5 2 9 6 2~ 1 34 3 4 5元 hm2 。  相似文献   

10.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4910540)等的支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主,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免疫能力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是养分元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以施肥理论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可定比定量施用的肥料产品及数字化施肥技术,无疑是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褚清河等人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研究发现了土壤养分类型与最佳施肥比例规律,据此提出了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原则,研究成功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种植农作物、蔬菜果树等共同选用的10种剂型复合肥与依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计算型号用量的数字化施肥技术.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70%的县市得到推广应用,1995—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83万公顷,累计增产粮食29.58亿公斤,粮食作物增产幅度23%~48%,增加纯收入59.3亿元.  相似文献   

13.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养分,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当前,农村存在的施肥问题主要有: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施肥时节不合理等等。 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解决施肥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普遍忽视钾肥问题是影响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14.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农业生产资料.约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二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IFO)估计.肥料在农产品增产中的作用占40%~60%。可见解决好肥料的生产及施用问题事关重大。肥料的概念最早形成于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养分归还学说”。根据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IA)将肥料定义为(1)能供给土壤养分满足作物高产需要;(2)补偿因植物收获、淋失和气态挥发所造成的土壤养分损失(3)能维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农用生产资料。这一定义从肥料的使用价值上说明了肥料应具备的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5.
土壤缺钾和钾肥应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作物产量和氮、磷肥用量的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移走的钾量逐。渐增加,而以有机肥、秸杆还田和施用含钾化肥等形式归还土壤的量不能补足作物从土壤中的移走量,土壤钾素逐渐亏缺,在我国北方缺钾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施用钾肥已成为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如对空气质量和水污染的保护与治理等,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土壤的污染。据调查,目前我国有1.5亿亩的土地(即接近1/5的耕地)被污染了,不能再进行种植和使用。这对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南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促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吸收累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但因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清,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预测的研究不足,酸化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红壤酸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将豆科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就能使土壤中全层养分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双季作物大豆也是大豆的一种,而且可以占据大豆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大豆是农作物的一种,而且大豆的生长环境与产量有直接的关系,土壤、水分都影响大豆的生长,特别是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时候,产量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轮做的方式在农业种植上很普遍,尽管从总产量上看,轮作方式产出的作物总量要比单一种植的产量要小,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取得的经济效益更大。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在不同的土壤含水情况下,双季大豆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2-F0002,I000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