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原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创 《中国软科学》2001,(8):126-127
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偏颇的观念,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于是很多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被提高到了龙头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位置,要求适度超前发展.这种做法通常是过于强调或过于看重旅游业发展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正面效应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为旅游业发展不当、管理不善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此,以湖北省通山县云中湖景区为例,分析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生成原因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0)
为了分析低空旅游业市场的前景和发展可行性分析,结合我国低空旅游市场发展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部分地区低空旅游发展形势等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可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将当地旅游资源特色与通用航空产业相结合,可实现新型低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当地核心竞争力旅游业,进一步健全低空旅游产业链式集群,促进低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产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串联西部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域优势,突出旅游地自身特色,以当地的旅游优势作为突破口,迅速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偏远地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鄂托克旗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为纯正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来发展文化旅游业,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高度趋同造成了资源浪费,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准确选择迫在眉睫.通过对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的计算,提出主导产业选择是西南民族地区各省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决条件,进而依据广西各行业的集中度系数、结合各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和产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广西当前应选择钢铁业、造纸业、化学工业、粮油加工业、机电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导致了产业的单一化和重型化,产生"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耗费大量的水土资源等,不利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企业而言,直接享受资源开发的高额利润,将产生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享受到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但也承担着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地的居民直接享受不到资源开发正面效应,却直接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岳胜男 《科教文汇》2008,(7):127-127
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之现代社会的“趋利化”,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形成一股“旅游产业热”。然而,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将旅游业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必须十分谨慎。于是,如何从一个科学的角度来正确客观地运用相关指标恰当地衡量旅游产业的地位,成为了我们现今旅游产业研究中一个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旅游产业内涵及特征的角度将旅游业细分,进而将衡量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指标进行细分,以求更清晰地衡量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被公认为是最可持续发展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旅游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交流文化、享受生活的最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正在向旅游强国迈进。按照自治区党委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根据赤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状况,赤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将旅游业列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赤峰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对处于起步发…  相似文献   

10.
临沂有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已成为临沂市的"主导产业".但现实中临沂旅游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地位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等.根据临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业发展策略,如打造精品景区、积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宣传与客源市场开拓力度等,以此推动临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邹统钎  江璐虹  郭晓霞 《资源科学》2016,38(6):1003-1012
旅游枢纽的国内外研究经历了“交通枢纽-旅游枢纽基础理论-旅游枢纽”的阶段演变。旅游枢纽的发展源于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以人的运输为主,提供旅游配套的信息服务,并整合了一般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旅游枢纽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拥有的旅游资源形成吸引物,旅游枢纽则通过流经的客源取得控制力。旅游枢纽的聚散功能是实现对旅游流与地方旅游业控制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旅游枢纽的主要功能与演变进程进行划分,国际旅游枢纽可以分为枢纽主导型和枢纽-目的地并存型。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共同遵循四大规律:完善的交通枢纽网络是汇集旅游流的基础;航空枢纽在旅游枢纽中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枢纽功能实现对周边旅游的控制力;目的地与枢纽功能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产品价格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单位,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旅行社产品出现的恶性价格竞争,分析了旅行社产品出现价格战的原因,指出了价格战带来的弊端,并提出了避免价格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存芳  王维  杜沈悦  董梅 《资源科学》2019,41(4):613-626
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外溢效应,是一个基于新兴管理实践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经济统计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系统分析政府科技项目资金影响下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横向产业内外溢和纵向产业间外溢机制基础上,选取由中国东部省区进入陕西省的煤炭产业1997—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既有产业内外溢效应,还有产业间外溢效应;②中西部资源富集地政府科技项目资金对于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产业内、产业间外溢效应及其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都有显著的强化作用;③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产业内外溢效应的强度明显高于其产业间外溢效应的强度;④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固定资产投入和劳动投入对于其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很小。研究结论可为调控资源产业的跨区直接投资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范文静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我国许多地质遗产旅游区均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了黄河石林遗产资源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分析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最后,提出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理念,并构建了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文创旅游共融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指导黄河石林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业发展,推动地质遗产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孙晓华  李传杰 《科研管理》2010,31(1):93-103
摘要: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存在挤出效应,加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嵌入造成用户对国内产品需求的低端化趋势,导致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本土产业部门缺乏足够的需求支撑,难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本文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为背景,从开放经济视角扩展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概念,并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双重需求结构特征,认为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有效需求规模与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显示,需求结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原因是本土企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而无法起到激励自主研发的应有效果。因而,以突破需求因素制约为导向的政策措施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7.
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我国2005-2007年约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描述性统计得到:第一,单个企业受财政补贴的额度呈下降趋势,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比例上升;第二,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分布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第三,财政补贴严重向国有企业倾斜,国有企业是我国研发投入的主力军。虽然财政补贴在总体上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但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制造业国有企业,财政补贴占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佳比例是13.45%~27.75%,在此区间财政补贴显著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超过27.75%时对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向影响、挤出效应明显;但对私营企业、特别是私营高科技企业,财政补贴只有挤入效应、没有挤出效应。因此,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的关键是,确立技术发明公共性补偿或风险补偿的合理定价机制,确保私营企业、特别是私营高科技企业得到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陕北生物资源开发与水苏糖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特殊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陕北地区仍是中国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过多次生物资源开发,但因与国家某种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并没有使经济发展起来,人民不能得到更多实惠,且使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基于此,提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资源开发战略必须调整,树立全新思路,加快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进程,走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道路.以保持资源独特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水苏糖基地.水苏糖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水苏糖为主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成为水苏糖原料供应商和水苏糖系列深加工保健产品供应商,逐步形成水苏糖原料一功能性食品配料-保健食品一生物医药产品等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产业化,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民收入,达到"治沙"与"治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刘桂春  张璐 《资源科学》2009,31(12):2192-2200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事业的总和。根据国民经济结构中主导产业的内涵,海洋经济中的海洋产业也可以确定主导海洋产业。论文分析了形成辽宁海洋产业的资源基础、海洋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发展与结构特征等。由研究可知,辽宁主导海洋产业不仅随时间呈增长趋势,而且在地区分布上趋向于均衡。在确定主导海洋产业的方法上,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明确具有优势增长和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部门,通过主成份分析可以明确综合实力水平强的海洋产业部门。把2种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洋交通等为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论文最后对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的布局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算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波特假说"以及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该假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明显,高技术工业的技术进步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其中传统技术类行业技术急需升级;(2)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这是挤出效应与补偿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3)GVC嵌入会强化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但这种强化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生产者驱动型以及重工行业更为显著,在非技术类行业则可能转变为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